【历史】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ID:16561985

大小:41.1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历史】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历史】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历史】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历史】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下期期中试卷高二历史命题人:郭艳花审题人:石德玲(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答案】B【解析】考点:宗法观念形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是“帝”而不是祖先,所

2、以不能选“祖先的地位高于神”,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请求足以证明本题不能选“王权具有神秘色彩”,而要托“祖先”转达则足以证明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的确已经形成,“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足以证明国家大事很多通过占卜来决定而并不是“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2、史学家许倬云根据对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516人和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713人所做的统计研究,发现后一个时期出身微贱的人的百分比两倍于前一个时期:春秋时期为26%,战国时期为55%。比例增加说明A.更多儒家思想家得到重用B.世卿世禄制度被彻底打破C.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解体D.

3、战国时普遍推行军功爵制【答案】C【解析】考点:宗法分封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并没有得到重用,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世卿世禄制度遭到冲击,可见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解体;B项不选,B项“彻底”说法错误;D项“普遍”说法错误。故选C。3、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D.豪门望

4、族势力壮大【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从材料可知,所谓的“家族政府”指的是汉朝到隋之间的国家政权由世家大族所控制;但到了隋唐时期,由于实行了科举制,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地位,同时扩大了官员的来源与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出现了“逆转”。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C。4、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这表明()A.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B.“君主专制”也体现民主性C.皇帝制度经常遭到权臣的控制D.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5、答案】A【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虽然是10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一系列官僚制度,本身是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通过分三相权,加强君权),但客观上对皇权(决策的时候)又有一定程度的制约,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B项是对题干材料的片面理解,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CD两项的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不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5、谕大学士等曰

6、: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著于城内拔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清圣祖实录》卷六十九康熙十六年十月癸亥条)。该谕旨的目的是A.选拔侍从陪皇帝作诗写字B.成立机要秘书班子,帮助皇帝理政C.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D.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答案】D【解析】考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康熙亲政后,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当值的翰林院学士,名义上是陪同皇帝读书写字、赋诗作画,实际上是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中枢机构一

7、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因此选择D。陪皇帝作诗写字,帮助皇帝理政并不是终极目的,排除AB。C明朝废除宰相制度,排除。6、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指出,皇帝对官员常有一种复杂的心理。一方面,他离不开官员;另一方面,他又近乎本能地认为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下列哪些属于皇帝为了避免“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而采取的措施①汉武帝设中朝②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③元朝设中书省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①为削减丞相权力,由皇帝身边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