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ID:16601654

大小:1.38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23

【历史】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历史】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历史】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历史】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历史】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合肥一六八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2014年4月5日上午,第24届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在大槐树祭祖园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古槐移民后裔齐聚大槐树,虔诚祭拜先祖。洪洞大槐树祭祖大典的举行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答案】B【解析】考点:宗法制在当今的影响,材料中寻根问祖的活动正是注重血缘亲情的一种体现,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

2、CDA错误。2、2011年,安徽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两千多年前,秦朝推行郡县制,在今合肥、巢湖分设合肥县和居巢县,属九江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九江郡守需要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B.郡县制为秦始皇首创C.郡守、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D.郡、县长官不得世袭【答案】B【解析】考点:郡县制。依据所学知识,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并不是秦始皇创立的,因此B项错误。秦始皇在全国确定以郡县制为地方行政制度。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对皇帝负责。故A、C、D三项说法正确。故选B。3、毛泽东盛赞秦始皇:祖龙(指秦始皇)魂死秦犹

3、在……百代都行秦政法……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指《封建论》作者柳宗元)返文王。诗中百代都行“秦政”指16A.郡县制B.三公九卿制C.嫡长子继承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D【解析】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秦朝确立了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被后世的封建王朝所继承与发展。故本题应排除A、B两项,选择D项;C项开始于西周时期,与题目中的信息“秦政”不符。4、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中说:“汉朝采用一种‘斑马式’的管理,就是有些地区秦朝所设置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文中的“斑马式”管理对应的制度是A.分封制B.郡国并行制

4、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B【解析】考点:郡国并行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有些地区秦朝所设置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的文字说明了汉代初期一方面继承了秦代的郡县制同时还实行了分封制,所以这是一种二元的郡国并行体制,答案选B项,AC两项说法不够全面,D出现在元代。5、《二十四孝》记载: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被荐举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A.科举制B.察举制C.刺史制度D.九品中正制【答案】B【解析】考点:察举制。本题考查获取材料

5、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的信息,可知这一现象与汉代推行的选官制度察举制相符,其选拔的标准是品德、才能,故B项正确;C项是监察制度;D项是看门第的高低,A项是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考试选官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6、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仲”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之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想因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贬到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最早出现在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答案】C【解析】考点:监察制度。通判是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也

6、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简称。通判既是州郡官的副职,而又起了汉代的监御史(监郡)和督邮(监县)的双重监察作用,可以说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16北宋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所以答案选C。7、“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如此则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文中的“朕”是指A.汉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答案】D【解析】考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皇权,明太祖以宰相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

7、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以期“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8、陈旭麓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A.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B.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C.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D.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答案】D【解析】考点: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的信息,可知题干强调的是由于道光皇帝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