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终结论”再解读

“启蒙终结论”再解读

ID:16699619

大小:2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24

“启蒙终结论”再解读_第1页
“启蒙终结论”再解读_第2页
“启蒙终结论”再解读_第3页
“启蒙终结论”再解读_第4页
“启蒙终结论”再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启蒙终结论”再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启蒙终结论”再解读摘要:“新世纪文学”是当前批评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其中“新新中国论”和“新现代性”是颇具代表性的两种理论建构。“新新中国论”借助的是西方后现代理论资源,“新现代性”注重的是“现代性”理论的本土特征,但“终结启蒙”却是它们共享的话语前提。消解启蒙的文化语境的同时,肯定这个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时代的合理性因素是其最终目的。关键词:“新世纪文学”;“新新中国论”;“新现代性”;“启蒙终结论”关于“新世纪文学”的讨论是当下研究界一个热点话题。对于这个话题的意义和价值,《文艺争鸣》杂志主编张未民概括为:“对于当下文学批评而言,它所主要关注和追踪的

2、对象,实在是舍‘新世纪文学’而无它。”在批评者那里,“新世纪文学”不单单是一个时间意义上的概念,而是具有“文学史”意义的命题。如何将其与“新时期文学”乃至“20世纪文学”区分开来,成为讨论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关涉到对“新世纪文学”的概念界定、新质建构,也涉及到如何认识“20世纪文学”尤其是“新时期文学”的性质和发展变化问题。“新新中国论”和“新现代性”是“新世纪文学”讨论中颇具特色的两种理论建构,它们倚重不同的理论资源,却共享”终结启蒙”这个话语前提。从启蒙话语的角度来解读这两种理论建构,可以大体厘清“新世纪文学”建构的一些相关问题。一 后现代视野

3、中的“启蒙终结论”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扫描一下后现代批评围绕启蒙的一系列阐释,“后新时期”和“新世纪文学”是两个关键词。“后新时期”是1990年代初期某些理论家对1990年代之后

4、中国文化后现代性特征的有力概括:“所谓后新时期是个文化性的概念,它指的是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文化所发生的新的变化。它是对七十年代后期开始的‘新时期’文化的‘现代性’追求的全面超越,也是对全球冷战后文化语境中当代中国文化状况的总的概括与描述。它指的是一个以消费为主导的,由大众传媒支配的,多元文化话语构成的,富于实用精神的新的文化时代。它既是一个时间上分期的概念,又是一个文化阐释的代码,它显然与国际性的后现代性的潮流有对话关系。”一些关于“后新时期”讨论的重要批评文本几乎都是在“后现代”理论框架中阐释“后新时期文学”的。这一点在张颐武和王宁这两位“后新时期

5、”概念的重要阐释者那里体现得分外突出。王宁把“后新时期”文学看成是对“新时期文学”主旨的挑战。张颐武强调:“‘新时期’与‘后新时期’间的差异与区别已达到了无法遮蔽的程度。”挑战、告别、跨出、断裂、终结等成为描述“新时期”和“后新时期”关系的关键词。在这些解读中,一个潜在的“新时期”、“后新时期”和“现代性”、“后现代性”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或者是解读策略已然成型。也就是说,随着“后现代性”的到来,蕴含着“启蒙”和“现代性”的“新时期”的终结已经无法避免,社会历史、文化已发生根本性断裂,我们处在一个启蒙、人道主义神话破灭的“后新时期”。用张颐武的原话就是“

6、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现代性的终结”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所谓“现代性”的“终结”,不仅是“新时期”启蒙话语的终结,还是从“五四”以来延续至今的“现代性”追求的终结。“作

7、者神话的溃解、对知识分子的反思、拯救意识的批判和对西方文化与价值的失望,这些都是20世纪最后岁月中汉语文化对‘现代性’的反思。这种反思和追问体现了90年代文化的特点,也显示了‘后新时期’文化与‘五四’以来的文学发展不同的趋向。”随着“新世纪文学”概念的浮出,“后新时期”这一字眼又一次在文学批评中再现,并且在一些后现代批评家那里,迅速与“新世纪文学”产生了血缘联系。在这些批评中,“新世纪文学”成为了“后新时期”文学的诸多特征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展开,这种展开除了显示出“新世纪文学”的新气象之外,还意味着“五四”以来启蒙话语的进一步彻底终结。这种阐释主要体现在

8、以张颐武为主的一些具有“后现代”理论背景的批评家那里。张颐武从2003年开始发表的所有文章几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