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对我的影响

吴文化对我的影响

ID:16865238

大小:18.9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5

吴文化对我的影响_第1页
吴文化对我的影响_第2页
吴文化对我的影响_第3页
吴文化对我的影响_第4页
吴文化对我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文化对我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通过《吴文化》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这门课也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我对吴地文化有了一个更加深刻,更加系统的认识与体会。吴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自泰伯立国以来,吴国二十一世、二十五位君王,至夫差失国,时历六百多年的古吴春秋。从荒芜地带,变成美丽富饶的江南;吴国从小到大,发展到争霸中原的强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吴人辉煌业绩,而且有季札至贤延陵高风。但也有沉痛的历史教训,夫差被胜利冲昏头脑,迷于酒色,轻信奸细,陷害忠臣,致使失国。在这之中我对泰伯的“至德”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吴文化是氏族文化,也称江南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著名教育家张其昀先生说“东南文化,不在

2、苏杭,不在京镇,在无锡之梅里。”吴文化的前身,是古老的民族文化,是陕西“蛮民”从中原迁徙至长江三角洲所带来的中源先进文化和江南地域“土著夷民”之风俗融合而产生的氏族文化。吴文化的本质特征可以概括成这样几点:一.厚德载物的和谐性。泰伯三让王位,赢得孔子“至德名邦”赞誉。厚德载物作为吴文化核心的道德内容,成了立身之本。从远古的泰伯到明代的东林党,从近代工商望族到当代的华西村,无锡在社会诸方面的发展中,无不体现出尚德和谐理念。二.兼容并蓄的开放性。吴文化是一个开放性文化系统,它的发展是不断吸纳异质文化的结果,显现出一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对中原文化的引入吸收,显现了其包容性。临海

3、型的地理区位,也使吴地很早以来就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碰撞磨合带。三.经世致用的务实性。经世致用的思想缘起吴地发达的工商业。工商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孕育出了经世致用的实干思想。经世致用在近maintenancemeasures,thereisabigsecurityrisk,managementhashadagreatimpacttothecity.3.1-8busterminalstationstatusinYibincitylayouts(4)hoursofoperationmostofYibincitybuslinesin5:30-6:20,andbasicallym

4、eettheYibintravelneeds.Bus代主要表现为学、用结合,积极主张以实用的知识与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实业。无锡荣氏兄弟即是最为著名的代表之一。四.开拓进取的创造性。泰伯在荆野之地,开拓建起勾吴国,吴地自此涌动着一种不拘成规、敢想敢干的开拓创新精神。中国的历史传统是重农贱商,但吴地很早就开始工商并重。及至当代,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无不显示其创造性。五.崇文重教的学理性。吴地文化发达,积淀深厚。大约东汉以后,形成了重文风尚,藏书、读书、教书的风气盛行,至明清则大盛。吴地崇学重教,人才辈出。古代苏、锡、常以及杭、嘉、湖等地,进士、状元等联袂而出。在现代,则成

5、为教授之乡、科学家摇篮,国学大师、文学家、艺术家、经济学家、政治家、外交家等批次产生,成为一方充盈着学理性的文化土壤。六.道济天下的爱国性。吴文化中洋溢着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等天下情怀,积淀起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泰伯、仲雍两兄弟是吴文化的缔造者。三千多年前,泰伯、仲雍两兄弟为遂父志、同心结伴,别姬易吴,三让周姬天下,从歧山周原出发,路遥遥,川条条,翻山涉水,披荆斩棘,不远数千公里来到长江三角洲的荒芜地带。他俩在这里以棚

6、为窝,断发纹身,随乡入俗,与“土著”人打成一片,开荒立国。共同奋斗了半个世纪,变荒芜为良田,变穷为富,变小为大,变落后为先进。所创业迹,有目共睹,千口皆碑,留下了不可埋没的丰功伟绩。时过百多年,圣人孔子看到泰伯的丰功伟业之后,感动至极,拍案惊呼:“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天得而称焉。”这就是:泰伯三以天下让,谓之至德,老百姓心服口服maintenancemeasures,thereisabigsecurityrisk,managementhashadagreatimpacttothecity.3.1-8busterminalstationstatusinYibi

7、ncitylayouts(4)hoursofoperationmostofYibincitybuslinesin5:30-6:20,andbasicallymeettheYibintravelneeds.Bus完全赞成如此盛赞。中国史学之父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吴太伯世家》列为三十世家之首,赞为世家第一。东汉吴郡太守糜豹,在吴如胜首创吴氏宗谱序言中赞泰伯:“德与天地同其高厚,名与日月同其光明”。后来又有人赞云:“德让两家天下,功辟万古江南”。这就是历史和人们对泰伯至德精神的赞颂和评价。评价的高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