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蔡友敬临床经验

名老中医蔡友敬临床经验

ID:16904153

大小:152.50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8-08-25

名老中医蔡友敬临床经验_第1页
名老中医蔡友敬临床经验_第2页
名老中医蔡友敬临床经验_第3页
名老中医蔡友敬临床经验_第4页
名老中医蔡友敬临床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名老中医蔡友敬临床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蔡友敬发扬古义 融会新知的蔡友敬蔡光斗 林禾禧 整理编者按 蔡友敬,男,福建泉州人,1916年生。早年毕业于名医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学院。解放后曾先后担任泉州市联合中医院院长,泉州大学医学院、泉州市卫生学校、福建中医学院教授,泉州市中医院院长、名誉院长。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泉州市人大常委副主任,民革泉州市主委。蔡氏早年崇尚“丁氏学派”,中年以后治病用药力倡顾护脾胃之气,注意调节肾阴肾阳,疑难病症,沉疴痼疾,亦经蔡氏从脾肾入手每获良效。他毕生著作丰硕,有《中医学基础》、《中医内科学》、《蔡友敬医案选》等。并有学术论文数十篇分

2、别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影响甚广。由于蔡氏在医疗、教学中的杰出贡献,1992年受国务院表彰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本文着重介绍蔡氏早年崇尚“丁氏学派”,中年以后力倡顾护脾胃、注意调节肾之阴阳的学术思想。临证特色则重点反映蔡氏临床思路以辨证辨病相结合的特点,以及益气法的临床运用,四味消毒饮治疗感染性疾病,蝉衣防风汤治疗过敏性疾病和水肿病的治疗经验等。医论医话所言及的“论火”、“瘀血证”、“释劳风”等均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力作,所选医案及经验方又为蔡氏经验之结晶。总之纵观全文,蔡氏崇尚“丁氏学派”,强调脾胃之治的思路与方法,对后学之人皆为很好的借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

3、,无欲无求。……若有疾厄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蔡友敬,字锡桂,别名适季,男,福建省泉州市人,生于1916年9月,幼习经史,中学毕业后,赴沪就学于近代名医丁甘仁创办的私立上海中医学院(前身即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尽得“丁氏学派”之传。毕业后,返回桑梓,行医执教50多年。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福建中医学会副会长,泉州市中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第三卷429####  解放前,他悬壶奔走,饱受国难之苦。解放后

4、,他深受党和人民的信赖,选任他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第1~4届委员会委员。1983年起当选为福建省第6~8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新旧社会的不同境遇,使他体会到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医事业才能够得到继承和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

5、sedfatal,whennightcame迅速发展,个人的智慧和才干,才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1954年他联合泉州市名老中医,创办泉州市联合中医院(1958年后并入泉州市人民医院),被选任院长。1983年,泉州市人民政府重办泉州市中医院,他又被委以院长重任。1958年9月他被调泉州大学医学院中医系任教,1959年并入晋江地区卫生学校。当时福建省卫生厅在中等卫生学校开设中医专业,学校指定他主持制订该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由他编写《中医学基础》和《中医内科学》等讲义,作为供全省中医士专业使用的教材。从此,开始了他的中医教学生涯。1960年4月他参加卫生部

6、在成都召开中等中医学校教材编审会议,1979年又在西安参加编写全国中等中医教材《方剂学》一书,其中有5章出自他手。在70年代全国掀起西医学习中医高潮中,福建医科大学及厦门、福州、南平、漳州、莆田、泉州等地部队医院纷纷举办高级班和普及班,均请他去授课,受到了好评。他的严肃认真,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学作风和方法,为师生们交口赞誉,受到了表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他酷爱读书,以“勤”、“苦”两字作为学习方法,应诊、教学之暇,总是手不释卷,数十年如一日。他虽然诊务、教务繁忙,但仍注意总结自己几十年医疗和教学经验,已完成的专著有《蔡友敬临床经验集》

7、、《蔡友敬医学讲稿》等。最近已完成《内经病候类诠》一书的定稿工作。他早年受“丁氏学派”的影响极深,临证多以《孟河丁氏医案》和《丁甘仁用药法》为准绳。中年以后,加深经典著作及各家学说和现代医学的学习,古今医学,兼收并蓄,学术思想大为开阔。他强调要“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发展为辨证和辨病相结合。他致力于医学研究,博取众长,不拘成见,既从中医中药中探索,又从现代医学中求新。经方、时方、单方、验方,莫不广为采用。临床时悉心体验,如陈士铎之“散偏汤”治疗偏头痛,从实践体会到川芎非30克以上不为功,白芍宜15克以制川芎之辛燥,确是配合得当,历验不爽

8、。治内耳性眩晕,取《金匮》泽泻汤(重用泽泻30~60克)合半夏白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