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海市长宁、嘉定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长宁、嘉定二模)

【语文】上海市长宁、嘉定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长宁、嘉定二模)

ID:16925157

大小:4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26

【语文】上海市长宁、嘉定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长宁、嘉定二模)_第1页
【语文】上海市长宁、嘉定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长宁、嘉定二模)_第2页
【语文】上海市长宁、嘉定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长宁、嘉定二模)_第3页
【语文】上海市长宁、嘉定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长宁、嘉定二模)_第4页
【语文】上海市长宁、嘉定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长宁、嘉定二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上海市长宁、嘉定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长宁、嘉定二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2013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3.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文学: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①我们为什么要读文学作品?也就是说,文学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大家可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②读文学作品,就整个社会来说,不能用来提高粮食产量、钢

2、铁冶炼水平,不能增加物质财富;就个人来说,不像学外语,不像学理科知识、工科技能,不能获得自己谋生和报效国家的实际本领。很多人可能会说,学一种本领,就应该有其实际的功利性,但如果真的把文学当作一种本领、一种工具去学,是学不好的,永远也不能真正走进文学的园林。也许有人会说,读文学作品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很有用的实际本领。这话有一定道理。但语言表达能力不是读诗、读文学作品的主要目的。③读文学作品,也主要不是为了认识社会和历史。文学作品有认识作用,但不是主要的。要认识社会和历史及其规律,一些人文社会科学论著,如历史学的、政治学的、社会学的

3、、法学的、伦理学的、政治经济学的等等著作和论文,讲得更全面、更清晰、更准确。  ④读文学作品,。那么,人为什么要读文学作品呢?⑤文学的审美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特殊方式,可通过形象化的创造,让人的生命力从种种实际的限制中解放出来,在精神上不断接近这个目标,即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应当有对自由精神和完美境界的追求和向往。⑥让精神超越现实生存,是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内在需要,只是自己不一定明显意识到;而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满足这种需要。我这里指的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宋代黄庭坚说:“三日不读《汉书》,便觉俗气逼人。”因为《汉书》富于文采,古人也把它看作很好的

4、文学作品。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我们确实能够从优秀的文学作品里找到平淡的、琐碎的、充满利害考虑的现实生存中没有的美,即便只是寻觅到一点点旷远、悠长的诗意、韵味,也能引起对美好、高远的情感和境界的向往,产生一种解放之感,自由之感,使精神超越现实生存。我们常说“令人遐思”、“心灵放飞”,就是进入了这种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我们在旅游等活动中也会产生,但是读文学作品,沉浸进去,所获得的审美愉快要深刻得多。⑦超越,也就是“不满”,超越现实生存就是不满于现实生存状态。有两种超越,两种“不满”。⑧一种是对现实的批判和否定。如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暴

5、露出十九世纪法国上流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出贵族、资产阶级暴发户在“钱可以买到一切”的信条下的尔虞我诈,他们的贪婪和冷酷。又如鲁迅的《阿Q正传》揭示中国近代社会国人自欺欺人的精神状态,指出辛亥革命实际上的失败。而这种对现实的否定,会反过来激起我们对正常的、健全的、美好的社会和人性的肯定和向往,也就是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⑨另一种不满,是“不满足”,要把现实生存向上提升。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表达对自己生活和学习过的康桥(即剑桥)的惜别之情,一种依恋难舍的感情。在他心目中,康桥景色、氛围是那么美好,但是要离开了,于是充满温柔而感伤的情绪,

6、如结尾一节:“8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写诗表达对康桥的依恋,是要在自己心里保护住这份美好。这种保护,也是对现实生存的超越。为什么?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太多的不美,还有灰暗和污浊,尤其在他那个时代是这样。而且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转瞬即逝。文学作品就想把美好保护起来,留驻永远,而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所以保护也是超越,超离凡俗的羁绊。当然,在不少作品里,两种不满兼而有之。⑩两种不满,都是对实际的现实生存的超越。把这种种不满写出来,使我们得到审美的满足,这就是文学,这就是艺术。(节选自王铁仙教授在华东师大的演讲)1.

7、第⑧段画线处可填入的一项是(  )(2分)A.《悲惨世界》B.《老人与海》C.《哈姆莱特》D.《欧也妮•葛朗台》2.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3.根据上下文,用一个复句的形式,在第④段画线处填入恰当内容。(2分)4.对“文学的审美”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审美活动体现了人们对完美境界的追求。B.审美作用的发挥可以通过形象化的创造。C.审美要求文学排斥对“丑”的形象塑造。D.读者通过情感的沉浸体验获得审美愉悦。5.简析第⑥段两处引用在用意上的异同。(3分)6.作者在文中谈到文学作品对现实生存的两种“超越”,请选择其一,另举一例

8、并阐述你对这种“超越”的理解。(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2分)街景王安忆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