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道的生态治理

浅谈河道的生态治理

ID:16936227

大小:20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6

浅谈河道的生态治理_第1页
浅谈河道的生态治理_第2页
浅谈河道的生态治理_第3页
浅谈河道的生态治理_第4页
浅谈河道的生态治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河道的生态治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河道的生态治理李涛、朱文明(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重庆渝中区,400011)摘要:本文分析了河道治理的现状弊端及河道生态治理的发展,提出了河道生态治理采用河道护岸生态治理、河道底泥疏浚治理及疏浚土的处理与改良相结合的方案。关键词:河道;护岸生态治理;河道底泥疏浚治理;疏浚土的处理与改良1.河道治理的现状河道岸坡的整治工程在城市河道建设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一是保护堤防与岸线的安全,二是控制河势变化,加强河道纵深冲刷以扩大泄洪能力,同时也增添河道两岸的自然景观。长期以来,人们比较注重河道本身的功能,如行洪、排涝等。因此河道断面形式单一,走向笔直,河道护坡结构也比较坚硬。由于主要考虑

2、的是河道的行洪速度、河道冲刷、水土保持等,而且现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中也未对护岸的生态学功能提出要求,因此河道的护岸结构上主要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或现在比较流行的土工模袋混凝土护坡等。形式上也大多为重力式(直立式)。渠道化的河岸和灰色的水泥与周围的景观极不协调,而且与生态觉醒后现代人们追求回归自然的需求不一致。同时,渠道化结构对河道坡面采取了封闭的形式,河道中的生物和微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很难生存下去,河道的自净能力遭到了破坏。各种水生植物也难以在坚硬的结构坡面上生长,各种水生动物也因此失去了生存环境而无法生存,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

3、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也因为不透水材料的阻隔而分割成两个部分,河道因此失去了其生态廊道作用。同时,由于混凝土护岸不能蓄水,割断了地表径流与地下水的联系,城市地下水得不到补充,洪水在护岸内也不能正常蓄积,造成洪水位和枯水位相差很大,不但影响城市水资源的利用,而且给河道景观美化带来很大困难。ofwork,relationships,needandpossibility,putqualityfirst."Improvestructure",referspartycarefully".IsamustadheretotheindividualabsorptionTheprincipleofthe

4、developmentofamatureone,andstrictlyperformintheadmissionprocedure,topreventthePartymember防洪与生态需求现已成为河道整治中的主要矛盾。建设生态护岸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好方法,可以满足城市生态系统的景观和资源要求,在创造良好生境条件的同时,建设具有一定抗洪强度的河流护岸工程。2.河道生态治理理念的形成及发展传统的河道护岸在材质方面大多数采用混凝土及浆砌块石等硬质材料,整个护岸形成一个封闭的体系,犹如给河道穿上了一层盔甲,但只考虑了河道的安全性,却忽视了对河流环境和生态系统及其他动植物与微生物生存环境

5、的影响;不仅阻碍了水生态循环系统,连动植物、微生物的整体生物链都被阻断;地下水与河水也不能及时的沟通,水循环过程被隔断,河道变成了只进不出的封闭水体,从而有悖于城市的生态化建设。生态河道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景观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它以“保护河道系统中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创造和谐的自然景观”为前提,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改造成水系统、土壤系统以及生物系统三者相互涵养的近自然状态。早在1938年,德国的Seifert首先提出“亲河川整治”概念。他指出工程设施首先要具备以传统理念治理河流所要求满足的各种功能,比如防洪、供水、水

6、土保持等,同时还应该达到亲近自然的目的。20世纪50年代,德国正式创立了“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学”,提出河道的整治要符合植物化和生命化的原理。1971年,Schlueter认为河流近自然治理首先要满足人类对河流利用的要求,同时要维护或促进河流的生物多样性。1983年,Bidner提出河流整治首先要考虑河道的水力学特性、地貌学特点与河流的自然状况,以分析河流整治状况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1985年,Holzmann把河岸植被视为具有多种小生态环境的多层结构,强调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性,注重工程治理与自然景观的和谐性。同年,Rossoll指出,近自然治理的思想应该以维护河流中尽可能高的

7、生物生产力为基础。1989年,Pabst提出河流的自然特性要依靠自然力来恢复,在一般意义上不再进行腐植质化或剖面化处理。河岸植被应该是由自然下种形成的,而其他一切促进植被恢复和改良土壤的措施如撒种、栽植、喷水、施肥等应该停止。1992年,Hohmann从维护河溪生态系统平衡的观点出发,认为近自然河流治理要减轻人为活动对河流的胁迫,维护河流环境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河流生态系统平衡并逐渐恢复其自然状况。现代河道整治工程注重河道景观与其周围环境的和谐性,并且提出了若干体现河流生态治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