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考”国文试题的启示(下)

台湾“高考”国文试题的启示(下)

ID:16936508

大小:11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26

台湾“高考”国文试题的启示(下)_第1页
台湾“高考”国文试题的启示(下)_第2页
台湾“高考”国文试题的启示(下)_第3页
台湾“高考”国文试题的启示(下)_第4页
台湾“高考”国文试题的启示(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台湾“高考”国文试题的启示(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冰点特稿第919期台湾“高考”国文试题的启示(下)王丽《中国青年报》(2014年04月16日 12版)    台湾佛光山为高中学生举办点灯祈福法会,期许毕业生金榜题名。    CFP供图maintenancemeasures,thereisabigsecurityrisk,managementhashadagreatimpacttothecity.3.1-8busterminalstationstatusinYibincitylayouts(4)hoursofoperationmostofYibincitybuslines

2、in5:30-6:20,andbasicallymeettheYibintravelneeds.Bus    高考临近,江苏淮安某中学校门外,家长给上晚自习的高三孩子送晚餐。    贺敬华摄    中华文化的复兴须从礼仪的重建开始,而重建的起点便是国民教育,包括国文(语文)教育    台湾学测国文在中国传统文化类试题中,有一类试题是大陆试卷中付诸阙如的——传统礼仪文化常识。这类试题几乎年年出现,所占分值只有两分,但似花圃中的奇花异卉,引起笔者极大兴趣。如2012年单选题:    下列□□中的词语,依序最适合填入的选项是: 

3、   甲、近自海外旅游归来,特选购当地名产乙盒,敬希□□    乙、来访未晤,因有要事相商,明早十时再趋拜,务请□□为幸    丙、兹订于元月十七日下午六时,敬备□□,恭候光临    (A)哂纳/赐见/菲酌    (B)拜收/稍待/嘉礼    (C)笑纳/曲留/华筵    (D)惠存/恭候/贺仪    笔者刚一看到这道题时有些茫然——maintenancemeasures,thereisabigsecurityrisk,managementhashadagreatimpacttothecity.3.1-8bustermin

4、alstationstatusinYibincitylayouts(4)hoursofoperationmostofYibincitybuslinesin5:30-6:20,andbasicallymeettheYibintravelneeds.Bus这些文绉绉的敬语谦词太陌生了,陌生得好像属于另一种语言、另一种文化;但又似曾相识,它们存在于民国时期,即笔者的祖父或比祖父辈更早的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今天的大陆人来说,它们已经消失了至少有半个多世纪,一如进了博物馆里的“化石”。此题答案为“A”。    并且,此类题目常有

5、所“出新”。如2001年单选题:    罗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幕。如果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副对联该如何送才恰当?    (甲)大启尔宇,长发其祥    (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A)甲送乔迁新居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    (B)甲送分店开幕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    (C)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分店开幕者    (D)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乔迁新居者    这道试

6、题将考生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又带有几分游戏性质,显得亲切而有趣。试题不单考查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的了解,还有对联的鉴赏能力,其中也包含了语文应用能力。并且,试题本身既体现了汉语言文辞之美,也散发着中国文化人情之美,生动地诠释了美善合一之特征。如果用北京教育考试院《考试说明》来表达,这样的试题正属于“蕴含在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内容”,还有“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良性互动”。此题答案为“A”。    历年学测国文中,像这样生动鲜活的试题还有不少,涉及的常识性内容也相当之广,有婚娶的请柬写法,有讣告的写法

7、,有谢启的写法,有竖式信封格式的写法,还有书信提称语和祝词的用法,等等。在命题形式上,充分呈现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又顾及其日用功能,即儒家所谓“道不远人”。如2010年单选题:    请依下列各组人物的关系,选出正确的书信「提称语」的用法:    (A)苏轼写信给苏洵,可使用「左右」    (B)李白写信给杜甫,可使用「大鉴」    (C)曾巩写信给欧阳修,可使用「知悉」    (D)左光斗写信给史可法,可使用「钧鉴」    此题的答案是“B”。题目巧妙地将中国历史常识、文学史常识和传统礼仪文化常识熔于一炉。不过,这些试题恐

8、怕连一些大陆语文教师也未必答得出来,包括笔者在内。因为,近数十年我们基本上缺失了传统礼仪文化方面的教育。平日给对方写信,无论长幼尊卑,亲疏远近,提称语大概多是“你好”,信末的祝词常为“此致 敬礼”。至于社会人际交往的称谓更是混乱不堪。笔者也只是近年与台湾朋友邮件往还时,才第一次看到“大鉴、钧鉴”mai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