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寺庙简介

江西九江寺庙简介

ID:16981003

大小:2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6

江西九江寺庙简介_第1页
江西九江寺庙简介_第2页
江西九江寺庙简介_第3页
江西九江寺庙简介_第4页
资源描述:

《江西九江寺庙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寺庙佛塔武宁县弥陀寺初名毗庐岗,后易名凤鸣禅林。是江西省重点宗教活动地之一。座落在武宁县杨洲乡境内重峦叠嶂、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的瓜圃(相传东汉孙权祖父孙钟,种西瓜于圃口而得名)之蒂--凤凰山。据《长明灯会碑》记载,明万历癸未十一年(公元一五八三年)释弘耐大师,又将此寺改名为"西瓜古寺",后简称"西瓜寺"。一九八五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应该寺住持释传开大师之请,将此寺更名为弥陀寺。并亲笔题写了"弥陀寺"、"弥陀寺佛殿"、"大雄宝殿"三幅匾额。弥陀寺四百多年来,几度兴废,历尽沧桑,"文革"期间更蒙厄运,使古寺片瓦无存。今弥陀寺住持释传开大师(

2、当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的法曾孙--洞云宗五十一世传人),一九六一年由庐山东林寺迁至于此,曾一人独居深山,戒行清净,德高望重,笃修善行,爱国爱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一九八八年武宁县政府将弥陀寺列为全县开放寺庙和文物保护单位。国内外信徒如香港圣一法师、初慧法师、台湾常缘法师、夏碧樱居士、马来西亚陈玉兰居士、新加坡、美国肖欣华等居士及内地、港澳居士黄传照、潘法芳、关惠明、关法泰、肖法馨、梁法莉、余顺爱、李少凤、张伍万等等大德居士纷纷捐款。弥陀寺如虎添翼,发展迅速。从一九九一年来陆续建成了惟因老和尚舍利塔、客

3、堂、禅堂、斋堂、僧房、山门、功德堂、放生池等群体建筑。并在一九九三年修通了通往弥陀寺的山间公路、停车场、从山脚到山门的石阶等。台湾释本通法师捐赠了一部价值贰万美元的《大正新修大藏经》。一九九五年开始兴建的大雄宝殿,于新千禧之年前已竣工,并且天王殿、钟楼、鼓楼等已陆续完工。新建的大雄宝殿,道场庄严。殿内正中塑有江西最大樟木雕塑的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及阿弥陀佛三尊大佛像,全身贴金,庄严如法。龛后塑有观音海鸟、大殿东西二壁塑有贴金的五百罗汉,起伏坐卧,形态逼真,朝圣后,令人那肃然起敬。预计还将陆续兴建念佛堂、藏经楼、海会塔、云水堂、方丈室,还将重建

4、斋堂、大寮、山门等建筑。近年来,它以悠历史和严谨修学道风吸引着海内外众多的僧侣、居士、游客纷纷前来礼佛、参观,已逐渐成为江西省弘扬佛法道场,游览观光胜地。 庐山东林寺位于庐山西麓,是我国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名僧慧远在此建寺讲学,倡导“弥陀净土法门”maintenancemeasures,thereisabigsecurityrisk,managementhashadagreatimpacttothecity.3.1-8busterminalstationstatusinYibincitylayouts(4)hours

5、ofoperationmostofYibincitybuslinesin5:30-6:20,andbasicallymeettheYibintravelneeds.Bus,并创设莲社。东林寺在唐时达到极盛,有殿、厢、塔、室共三百一十余间。扬州高借鉴真东渡日本之前,曾来过东林寺,后偕东林寺僧智恩同渡日本,慧远和东林净土宗的教义也随之传人日本,至今日本东林教仍以庐山东林寺慧远为始祖。  东林寺建寺者为名僧慧远(334~416年),俗姓贾,山西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他先在西林寺以东结“龙泉精舍”,后得江州刺史桓伊之助,筹建东林寺。慧远在东

6、林寺主持30余年,集聚沙门上千人,罗致中外学问僧123人结白莲社,译佛经、著教义、同修净土之业,成为佛门净土宗的始祖。晚年南游荆州,历住江陵五层寺、琵琶寺。九江天花宫为从前民间求子之所,俗称娘娘庙。座落九江市区李公堤中段。宫半湖绕,登楼凭窗,可眺湖光山色。据《德化县志》载:宫系同治九年所建。砖木结构,外表塔型。内有娘娘殿、娘娘亭和禅房等,占地约1100平方米。所供奉的送子娘娘,其实为五代时后蜀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在宋太祖乾德三年,因为孟昶战败不久死去,花蕊夫人被送宋宫但不忘故主,绘孟昶画像私挂奉祀。此事被宋太祖入宫看见追问,花蕊夫人急中生

7、智说“所挂张仙,送子之神,蜀人皆如”,幸未追究。送子之神,于是从宫中传到民间,晚清年代,把张仙男身像改花蕊女身像,天花宫也自然供托所谓的送子娘娘了,过去一度香火十分旺盛。能仁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内风景秀丽的庐山北麓,九江市浔阳区庾亮南路,是1983年国务院确定的汉地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据《九江能仁寺同戒录》和《德化县志》载:能仁寺原名承天院,创建于南朝梁武帝时代(502-527)。唐大历元年(766),有位白云法师云游至此,见寺院一片瓦砾,就结茅为居,募捐修整了大雄宝殿和大胜宝塔,从此香火不断。宋哲宗元祐六年,增建铁佛寺。元代以来废于战火。明代

8、洪武十二年(1379)重建。弘治二年(1489)改承天院为能仁寺。明万历元年(1573)重建了藏经楼。直至清代,乾隆皇帝又赐给能仁寺《大清三藏经》,同治年间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