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股东优先购买权的主体

论股东优先购买权的主体

ID:16988257

大小:6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26

论股东优先购买权的主体_第1页
论股东优先购买权的主体_第2页
论股东优先购买权的主体_第3页
论股东优先购买权的主体_第4页
论股东优先购买权的主体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股东优先购买权的主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前提及主体范围【摘要】股东优先购买权是对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格局的维护,同时限制了出让股东股权处分的自由,其关涉公司整体利益与股东个人利益的平衡,故成为公司司法实践中引发较多争议的问题之一,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前提和主体范围的界定,是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设计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通过对股东优先购买权行使的前提条件的分析探讨以及《公司法》第72条各条款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梳理,并在结合司法判决的基础上,对股东优先购买权的主体进行界定,以期司法实务与学理通力携行。【关键词】有限责任公司

2、优先购买权行使前提主体引言股东优先权是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设计好股东优先购买权是股权转让制度成功的关键。作为平衡公司人合性和股东股权自由处分权利益的机制,各国和地区无不加以重视并立法规定。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72条也对此加以规定。在适用该条规定时,出现了一些争议:股权外部转让时是否其他股东也有优先购买权?经过过半数股东同意,“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其他”具体指哪些股东?股东的优先购买权是否受前面的投票的影响?笔者通过分析法条逻辑,研读司法判决,在收集、归纳股权

3、转让中股东优先购买权纠纷的审判实务基础上,对股东优先购买权行使前提以及股东优先购买权的主体范围进行了界定。一、股东优先购买权行使的前提《公司法》第72条第4款规定,“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由此可知,该条前三款是在公司章程无规定的前提下自动适用的,下文将讨论的内容也是在该前提下展开。(一)对第72条的逻辑分析《公司法》第72条前三款规定,“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

4、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9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

5、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按其文义逻辑,该条第1款规定了股权的内部转让,第2、3款规定了股权的外部转让,第3款是对第2款的进一步补充规定。第1款与第2、3款之间是独立的、并行不悖的两种不同转让情况的适用规则,互不影响。(二)股权内部转让自由,其他股东无优先购买权在股权内部转让情况下,或者是部分转让,公司股东的股权结构发生变化,股

6、东人数并没因该转让而改变;或者是全部转让,股东人数会相应的减少,受让股权的股东的股权比例会相应的增加。可见股东之间股份的转让只影响公司内部股东权利的大小,也即关切点在于“资合性”有限公司也具有较强的“资合性”,股东的持股比例是决定股东在公司中的利益格局的根本因素。但基于投资者均为“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法律相信其能够对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项作出合理的预见、判断,并做好相应的处理。故《公司法》第72条第4款,赋予股东章程自治优先,解决“资合性”的问题,只有在无章程规定时才适用法律规定的模板。,并不影响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

7、”,不会破坏股东之间的人身信赖关系,故对股权内部转让予以严格限制欠缺法理上之正当性。大多数学者也都对股权的内部自由转让持肯定态度。参见施天涛:《公司法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61页;叶林:《公司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17页;周友苏:《新公司法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85页。考察国外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相关立法例,对股权内部转让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参见王艳丽:“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的再认识——兼评我国新《公司法》相关规定之进步与不足”,载《法学》2006年第11期,第15页。:一

8、是所谓的“绝对自由模式”,即允许股东之间自由转让股权,不作任何限制。采用该模式立法的国家是日本。《日本有限公司法》第19条第1款规定,“股东可将其全部或部分出资份额,转让给其他股东。”参见末永敏和:《现代日本公司法》,金洪玉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284页。二是所谓的“相对自由模式”,是指立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