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表演性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积极作用

幼儿园表演性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积极作用

ID:17011834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26

幼儿园表演性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积极作用_第1页
幼儿园表演性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积极作用_第2页
幼儿园表演性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积极作用_第3页
幼儿园表演性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积极作用_第4页
幼儿园表演性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积极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儿园表演性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积极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幼儿园表演性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姓名:周心灵学号:1203642078[摘要]学前期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人的社会化的一个准备阶段,幼儿的各种行为、习惯和性格等正在逐步形成,因此在学前期,对幼儿进行适当的社会化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自控力、自信心和合作精神等社会化人格品质的发展。而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社会化发展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本文从近年来幼儿园较流行的表演游戏活动入手,对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社会化表现进行论述,结合相关的研究文献,尝试从社会化、幼儿社

2、会化、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社会化表现等角度,探讨表演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化品质的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化;幼儿社会化;表演游戏一、幼儿表演性游戏的概念及特点  表演性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艺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巧(言语,动作,手势,表情)再现该文艺作品的内容(或某一片断)的一种游戏形式。表演性游戏具备着以下的特点:(1)幼儿园表演游戏是游戏而不是戏剧表演       对表演游戏的性质定位直接决定着我们组织幼儿开展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教师对表演游戏的指导行为。当我们把幼儿园表演游戏

3、的性质定位于“游戏”而不是“表演”,并以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作为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指导思想,用符合游戏活动本质特点的方法来组织幼儿的表演游戏时,表演游戏就呈现出不同于“戏剧表演”的面貌。 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己“自娱自乐”的活动,幼儿只是因为“有趣好玩”而在“玩”,他们并不是在为“观众”表演。事实上,他们心中并没有“观众”,他们也根本不在乎“观众”。“目的在于自身”并“专注于自身”是游戏活动的本质特点。(2)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       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游戏活动的特殊性

4、在于它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表演游戏以“故事”为依据的特点决定了表演游戏的“表演性”。从选择和确定所要表演的故事或作品的那一刻起,表演游戏就已经有了一个规范游戏者的框架。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自发地在头脑中将自己的言行与故事情节、人物联系起来,故事作为“脚本”规范着幼儿的行为,成为幼儿行为表现的框架和评价自己和他人游戏行为的尺度。正是基于故事或作品的“再现”要求构成了表演游戏“表演性”的基础,而且也正是这种“表演性”构成了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表演游戏如果缺乏“表演性”,也

5、就缺乏了它自身作为一种游戏类型独立存在的依据。因此,“表演性”之于表演游戏来说,也是它不可或缺的特性。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正是表演游戏不同于其他类型游戏的特点。       (3)表演游戏需要教师的指导表演游戏的“表演性”otherstaffoftheCentre.Duringthewar,ZhuwastransferredbacktoJiangxi,andDirectorofthenewOfficeinJingdezhen,JiangxiCommitteeSecretary.Starti

6、ngin1939servedasrecorderoftheWestNorthOrganization,SecretaryoftheSpecialCommitteeAfterthevictoryofthelongMarch,hehasbeentheNorthwestOfficeoftheFederationofStateenterprisesMinister,ShenmufuguSARmissions,DirectorofNingxiaCountypartyCommitteeSecretaryan

7、drecorderoftheCountypartyCommitteeSecretary,Ministersand要求幼儿以自身为媒介,运用包括语言、表情、动作姿势等在内的手段来再现特定的故事,这种再现的过程本身对于幼儿来说是多种能力的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也是幼儿获得各种有益的学习经验的过程。关于幼儿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点的研究表明,幼儿的表演游戏要经历一个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发展过程。但是,幼儿自身并不能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提升,也不能完成从目的性角色行为到嬉戏性角色行为、再

8、到更高水平的目的性角色行为的回归。表演游戏的“表演性”和幼儿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幼儿的表演游戏进行指导的必要性。帮助幼儿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提升、从目的性角色行为到嬉戏性角色行为、再到更高水平的目的性角色行为的回归,正是教师指导表演游戏的目的和任务所在。这也正是表演游戏不同于其他类型游戏的特点。(4)表演性游戏需要大量的非语言来表达。表演游戏的表演性游戏符合幼儿期言语表达需要大量的非语言手段作为辅助这一特点。但它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