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论明清陕西商人的精神构架

李刚 论明清陕西商人的精神构架

ID:17040577

大小:5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7

李刚 论明清陕西商人的精神构架_第1页
李刚 论明清陕西商人的精神构架_第2页
李刚 论明清陕西商人的精神构架_第3页
李刚 论明清陕西商人的精神构架_第4页
李刚 论明清陕西商人的精神构架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刚 论明清陕西商人的精神构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明清陕西商人的精神构架李刚侯苗丽作者简介:李刚(1953—),男,陕西蓝田人,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陕西经济史研究;侯苗丽(1985—),女,山西介休人,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9)摘要:一方水土涵养一方人的精神风貌。陕西地处黄土高原,又是十三朝文明古都,从而育化了明清陕西商人以“忠”为核心价值,以“道”为经营理念,以“勇”为行为特色的精神构架。这种精神构架支撑了陕西商人在明清中国商业史上创造了辉煌业绩,并成为今日发展陕西经济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本文仅就此谈粗浅体会,以就教于

2、各位贤达。关键词:明清;陕西商人;精神构架一、陕西商人的核心价值:忠陕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和中华民族十三朝文明古都。这种厚重优秀的历史文化积淀,培育了陕西商人以“忠”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成为陕西商人行为的旨规和标尺,并代表着那一历史时期中国优秀商业文化的主流方向。陕西商人精神核心的“忠”,首先是指“忠义”。人谓“忠”即心中只有一个中央,两个中央即为“患”。忠就是忠于国家,将商业经营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自秦商鞅变法以来,陕西商人就形成了“以商事国”,“家国一体”的家国意识,自觉的将经商行为与国家兴亡合而为一,以实现民族兴旺和富国强兵为商业经营的出发点与归宿

3、,这是十三朝文明古都培育的“国都意识”和“首善理念”在经商领域的展现,也是陕西人作为华夏文化“守墓人”的责任自觉。还在明代初年,为了确保边疆安全,拱卫京师,陕西商人积极响应明政府“食盐开中”政策号召,“疾耕积粟,以应开中”,将大量粮食贩运边关,确保边防军的maintenancemeasures,thereisabigsecurityrisk,managementhashadagreatimpacttothecity.3.1-8busterminalstationstatusinYibincitylayouts(4)hoursofoperationmost

4、ofYibincitybuslinesin5:30-6:20,andbasicallymeettheYibintravelneeds.Bus后勤供应,成为第一个登上历史舞台的商人资本集团,即陕西商帮。同时,又积极响应明政府“茶马交易”的制度安排,将陕西紫阳茶区每年所产的115-1100万斤茶叶,经陕甘茶马古道贩运青海、宁夏换取战马,既确保了边疆安宁,又增强了国家军备力量,使“西陲宴然,终明世无蕃寇之患”[1],表现了帝都商人的大气与胸怀。明代万历年间,陕西布政使司号召陕西商人“输金助边”,富平商人李尽心闻讯赴有司询其数,司大夫初望出五十金,李摇头说:“太

5、少”,后速增至千,司大夫疑其有“狂疾”,后李家竟“输二万金纳诸司库”[2],这就是陕西商人的爱国情怀。明代末年,满族贵族入主中原,当晋商投入满族贵族怀抱,捞取政治资源好处时,陕西商人在扬州公然竖起“反清复明”的正义旗帜,毅然放弃获利丰厚的淮扬盐场,转向战乱不毛的四川积蓄反清力量。并在四川自贡西秦会馆公开悬挂“钦崇历有唐有宋有元有明其心实惟知有汉;徽号或为候为王为帝为君当日抵不愧为臣”的反清楹联,会馆周边所办茶馆但曰“反清”,取杯即饮,不收分文,充分表现了“秦人素秉忠义,闻风具起”“矧夫忠烈,义耿丹宵”[3]的板荡忠臣气节。清朝末年,慈禧而狩,尽管已是流亡

6、政府,但陕西人仍奉为王权正宗,纷纷慷慨解囊,捐金献银,帮助清政府渡过难关,一时“资政大夫”的牌匾遍悬渭北各县。这种“忠义”精神《汉口山陕会馆志》有总结性说明:“秦晋商人体夫子(关公)之心,以事君则忠君也,以事孝则孝子也,以敬先则孝悌也,以交友则良朋也,忠心忠行,行心笃敬。”[4]陕西商人的“忠”又涵盖“忠厚”之意。陕西地处黄土高原,土厚水深,原庑川广的自然环境,羽化了秦人厚重质直,敦厚朴实的人格特征,使陕西商人在其经营中忠厚为本,朴实不欺,以“陕棒槌”的文化表征符号在明清中国商界广为传扬。清末文人郭嵩焘在比较山陕商人的特点时说:“中国商贾夙称山陕,山陕人

7、之智术不及江浙,其榷算不能及江西湖广,而世守商贾之业,惟其心朴而心实也。”[5]陕西户县商人郭仰山“设药市镇上,而拣材精审,身亲刨炙,虽极贵品,不敢以假乱真。盖公曰:‘药之良否,人命攸关,敢儿戏乎!’虽贫穷,或严冬昏夜叩门户,无不与者”[6],被远近人称为“不二郭家”,这是经营忠厚。清顺治年间,陕西商人崔维荞经营山东,行至河南在旅店拾得白金三百两,维看守之累日,遗金人至,原来是山西商人朱应孚买布之资,验实还之,朱以五十两为报,崔曰:“得汝五十金,何苦在此等尔数日”[7]。陕西大荔商人赵第魁,在四川为人作伙计,见东家有冤狱,帮其打官司,申雪冤情,主感其恩,

8、欲以店铺maintenancemeasures,thereisabigsecu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