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城市中水回用技术

试分析城市中水回用技术

ID:17041249

大小:18.2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7

试分析城市中水回用技术_第1页
试分析城市中水回用技术_第2页
试分析城市中水回用技术_第3页
试分析城市中水回用技术_第4页
试分析城市中水回用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分析城市中水回用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分析城市中水回用技术  摘要:本文从探讨我国城市中水回用的重要意义出发,详细阐述了城市中水回用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接着笔者又深入分析了城市中水回用的概念和要求并对现阶段我国城市中水回用主要工艺做了详细的论述分析。最后,关于城市中水回用未来发展问题,笔者进行了理论性和观点性的分析。  关键词:城市、中水回用、概念、要求、工艺、展望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一、城市中水回用的重要意义  近十年以来我们国家对中水回用的重要性有了高度的重视,如今,工业废水回用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有了初步的成效,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人

2、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在不断提升,中水回用逐步扩展到城市的很多行业。首先,节省水资源,我们国家的水资源出现严重短缺的现象,这也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并且也制约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水回减少了城市对自然水的需求量,把新的水资源开辟出来,减少了城市对自来水需求的减少,尤其是对于水资源比较紧缺的城市来讲,中水回用缓解了水资源的紧缺,对于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对城市水资源的良性循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在经济费用方面要节省,中水回用所需要的投资以及每年的运行管理费用,通常情况下都不会高于长距离引水所需要的相应投

3、资与费用,排污费用除外,中水回用收取的水费能够使污水处理获取很好的经济保障,对于污水处理厂的经济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变,使之能够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经济效益也有了提高。最后,对城市水资源环境加以保护,无论是城市生活用水,还是生产用水,用在工业及农业,环卫及冲洗地面及绿化的用水的多达百分之五十至六十,有些部分对于水质没有太高的要求,只需要采用适当的处理工艺,再经过一些深度的处理就可以回用,使污水资源化得以实现。有些水不但在水质上能满足用水的标准,并且还能把大量的新鲜水源节约下来,使水源得到有效的保护,也减少了排污量,有效的保护了城市的水环

4、境以及生态环境。    二、城市中水回用概念性分析  中水就是生活污水与部分工业废水经过相应的工艺进行处理以后,达到了一定的水质标准,再回用于对水质没有太高要求的方面,如市政园林绿化、农业灌溉、建筑内部冲厕以及车辆冲洗等,水质一般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所以,被称之为中水。中水回用有两方面的优点,一是为城镇用水开辟了新的水源,对于自来水的消耗有了明显的降低,二是使污水对水源的污染问题得到了解决。其次,关于要求,中水水质需要满足的条件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卫生要求要满足。主要指标包括大肠菌群数、悬浮物、余氯量、磷化物、细菌总数、BOD5等

5、。二是对人们的感观要求要满足,主要指标有色度、浊度以及臭味等。三是对设备的构造要求要满足,主要指标包括硬度、pH值、溶解性物质以及蒸发残渣等。根据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推荐性标准《GB/T18919-XX》对于污水再生利用主要分为景观环境用水、城市杂用水及工业用水三类标准,其中工业用水是中水回用的主要去向。    三、我国城市中水回用技术分析  为贯彻我国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针,做好城镇节约用水工作,实现城镇污水资源化,防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促成城镇建设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标准。  以冷却用水为例,其主

6、要污染物控制指标如下:  为达到如上的中水回用要求,通常中水处理分为污染物的典型控制工艺、对营养物的深度去除工艺及安全控制技术。  1.再生水的典型处理工艺  再生水最初开始使用时,主要用途只是做为城市绿化和市政杂用水,比较关注的水质是COD和悬浮固体,较多采用的典型工艺是化学混凝过滤,可以在原污水二级生物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除水中的20%的COD和50%以上的悬浮固体,改善出水水质。  2.对营养物的深度处理工艺  随着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范围的不断扩大,对氮磷营养物指标的要求也日趋严格。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后中水的氮磷仍

7、不能完全满足再生水的使用要求,在深度处理过程中进一步进行脱氮除磷也是再生水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发展趋势。  3.再生水的安全控制技术  从再生水使用安全的角度出发,应该关注对难降解有机物、卫生学指标的处理效果,随着社会对再生水使用的关注度提高,从感官考虑,还应对浊度、色度、嗅度、澄清度等指标提出一定的要求。  如果再生水的浊度和色度值偏高,仍然是COD这一指标较高,在污水处理过程去除后残留的COD,基本为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而在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中,最关注的也是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因此,应进一步强化COD的去除。臭氧氧化工艺可以

8、使二级出水中的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分解转化成易生物降解有机物,去除微量有毒有机物,使出水的生物毒性基本消除,并且可生化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后续生物处理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臭氧对细菌、病菌、芽孢、原虫等病原微生物具有很好的灭活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