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内涵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内涵

ID:17063487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7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内涵_第1页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内涵_第2页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内涵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内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内涵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广大民众理解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内涵,提高大众健身防病的科学知识,对广泛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不少人对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内涵却是存在错误的理解。笔者日前走访了广州凤仪天下美容仪器有限公司的专家组作了解,下面就专家综合《黄帝内经·素问》所涉及的有关治未病的思想,结合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有关治未病的思想作简朴的解释,以冀有助提高人们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科学知识。中医治未病的关键是祛除发病因素

2、和阻止疾病的恶化《黄帝内经》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其意说,治病之法是在疾病尚未出现明显症状时将病因祛除,若疾病到了症状明显或严重之时再去服药治疗,不是最佳的治疗时机。这样做就可比渴了以后再去挖井取水;战争来了再去铸造兵器一样,不是太晚了吗?因此强调“上工(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工(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工(下医)治已病之病”,认为高明的医生善于实施上策的疗法(上工,又谓“上医”)擅长掌握潜在的发病因

3、素,在疾病还未有发生之时,就已经将病因祛除;中策的疗法则在疾病症状出现之时进行医治,但不是最佳作的治疗时机;而下策的疗法却是只对明显的疾病症状实施治疗,即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疗法,显然效果不好。中医治未病重点掌握两个关键性的因素:1、祛除潜在的发病因素。中医的“治未病”并不是鼓励人们无目标的“预防疾病”,所谓的“未病”就是当前身体尚未出现疾病的症状,但体内已经存在发病的因素,即“病而未发”,在将来的某个时期必然会发病。因此在疾病尚未出现症状之时,将体内的病因祛除,这就是“治未病之病”的关键之一。2、阻止既有疾病的恶化。人

4、体既有疾病的恶化和各种并发症,也是中医治未病的对象,“未病”就是与当前的状况不同的、有所变化和发展的疾病,此时的治未病,就是阻止既有疾病的传变和恶化。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并不是仅仅的叫人们锻炼身体,预防疾病那么简单,还包括对既往疾病的变化实施治疗。医圣张仲景对治未病涉及的五个方面三重意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对治未病所涉及的范围有“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传”、“病盛防危”、“新愈防复”五个方面。目前临床中所说的未病具有三重意义:其一是相对的健康正常,此时的治未病为“未病先防”。一般是根据各人的身体特点实施针对性的预

5、防;其二是各种潜在的病因和病机,病而未发,此时治未病为“有病早治”,有效的祛除身体潜在的病因,可阻断和化解各种恶性疾病的发生,包括阻止各种慢性病和肿瘤癌症的发生;其三是指疾病发展还未到危重阶段,此时治未病为“已病防传”。这是遏制既有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因为既有疾病也潜在着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病因素,这也是治未病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中医对肝病的治疗就主张“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观点,因为在生理上,肝脏和脾脏同属“宣泄”和“运化”的器官,具有免疫和排泄的功能,同时又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理特点。肝脏发病必然累及脾脏,因此遏制肝病

6、的恶化,必须“当先实脾”。其中实施“实脾”的措施,就是阻止肝病恶化的治未病手段。治未病包含着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已经发生疾病症状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

7、me的人群。任何人都存在着一个潜在的发病因素,也就是中医说的“未病”。已经接受治疗的病人所存在的“未病”就是疾病的进一步恶化,这是“已病中的未病”。高明的医生无论对未发现症状的疾病和症状明显的病人,都善于对疾病的变化(未病)进行相应的治疗,以最有效的方式取得最大限度的改善和恢复。从自然科学理解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内涵一切生命都依靠大自然的濡养、摄取天地精华而生,但自然界却存在“五行相生相克”的特点,所有生命都是在大自然“相生相克”的规律中诞生、成长和凋亡。在生命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必然受到自然界“相克”的冲突,因此一切生命又必

8、然存在不同程度疾病,人也不例外。俗话说,“人有七情六欲,食五谷杂粮”,人体就是一个有机物质的组合体,因此,潜在着各种发病的因素,也就是存在着未来的发病条件。通俗地说,人体也是各种细菌和病毒需要的“食物”,它们每分每秒从未停止过对人体的攻击,因此,人体必然存在着各种发病的条件。根据这一客观原理可以推知,任何人都不可能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