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 细胞生物学

第十二篇 细胞生物学

ID:17070744

大小:739.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8-27

第十二篇  细胞生物学_第1页
第十二篇  细胞生物学_第2页
第十二篇  细胞生物学_第3页
第十二篇  细胞生物学_第4页
第十二篇  细胞生物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二篇 细胞生物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二篇细胞生物学基础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17世纪中叶A.V.Leeuwenhoek.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了()A.精子.细菌等活细胞B.植物细胞的细胞壁C.高尔基体等细胞器D.细胞核2.RobertHooke.于1665年观察到的细胞实际上是()A.死去的动物细胞B.植物细胞的细胞壁C.精子D.细菌E.活的植物细胞3.用相差显微镜研究细胞的优势,因为()A.分辨率较高B.放大倍数较大C.它用一束能穿透活的生物体组织的电子束,因而可看见被质膜包围的细胞器。D.真核细胞的一些细胞器能够不用染色即可看到,而染色通常导致细胞死亡。4.关于

2、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下列哪项叙述正确?()A.利用一个尖端为原子尺度的针尖,对样品表面进行扫描B.利用电子散射,对样品表面进行扫描C.利用二次电子放大,对样品表面进行扫描D.利用X射线的衍射,对样品表面进行扫描5.光学显微镜在使用油镜时应注意的:()A.在标本上加滴香柏油或石蜡油B.在标本上加滴二甲苯C.从低倍镜转至油镜观察标本D.聚光器降至最低,光圈关至最小6.电子显微镜分辨本领可以达到:()A.200nmB.100nmC.0.4nmD.0.1nm7.在组织培养基中用氚标记一种必需化合物,当形成愈伤组织时,把这些细胞固定后进

3、行显微镜检,利用放射自显技术发现放射性物质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由此可肯定被标记的化合物是()A.氨基酸B.尿嘧啶核苷C.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葡萄糖8.在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仪器中,有三种显微镜的设计或发明获得了诺贝尔奖,它们分别是:()A.相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激光共焦点扫描显微镜,荧光显微镜C.暗场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相差显微镜D.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激光共焦点扫描显微镜9.关于光镜的使用,下列哪项有误()A.按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的顺序进行标本的观察B.使用油镜时,

4、需在标本上滴上香柏油或石蜡油C.使用油镜时,不可一边在目镜中观察,一边下降镜筒或上升载物台D.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应双眼同睁,双手并用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E.

5、使用油镜时,需将聚光器降至最低;光圈关至最小10.观察培养中活细胞的连续生理活动该使用()A.电子显微镜B.倒置相差显微镜C.荧光显微镜D.扫描电子显微镜E.暗视野显微镜11.关于原位杂交技术,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所用探针只能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B.可分为光镜原位杂交和电镜原位杂交两种C.杂交反应在载玻片或铜网载膜上进行D.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一种E.可探测某种基因在染色体上或细胞中的位置12.在下列细胞中,含高尔基体和内质网较多的细胞是()A.神经胶质细胞B.肌细胞C.汗腺细胞D.胰外分泌部细胞13.分析以下资料回答问题:①K+

6、不能通过双分子层的人工膜;②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菌素,与K+具有特异亲和力;③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通过膜,Na+仍不能通过膜。(1)细胞膜脂对K+的通透性属于()A.高度不通透B.选择透过C.协助扩散D.主动运输(2)缬氨霉素被加入人工膜后()A.覆盖在膜表面B.溶解在膜脂中C.与脂分子形成稳定化学键D.在膜两侧表面运动(3)正确解释K+能通过膜,Na+不能通过膜的是()A.K+的载体是缬氨霉素,Na+的载体不是缬氨霉素B.K+能够与缬氨霉素反应,Na+不能C.K+能可逆性地与缬氨霉素结合,Na+不能D.K+以协助扩

7、散方式通过膜,Na+不是(4)利用缬氨霉素对K+的通透性产生影响的特点,研究氧化磷酸化机制。当加入缬氨霉素时,导致K+穿过线粒体内膜脂双层进入基质,观察到的现象是: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功能正常,但ATP合成受抑制。这些现象可以解释()A.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联系不密切B.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分别由不同体系完成C.氧化磷酸化不受K+浓度影响D.K+不影响电子传递(5)这个实验支持了氧化磷酸化机制的化学渗透学说。按照这个学说,K+进入线粒体内膜导致ATP受抑制的原因是()A.降低或消除了膜内外的电荷差B.扰乱了膜上的电子传递方向C.增

8、加了膜上能量的消耗D.增加了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差14.如图表示肾小球某段细胞对原尿中的各种物质的转运机制:(说明:图中X表示葡萄糖、氨基酸等)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