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节水增产灌溉措施

水稻节水增产灌溉措施

ID:17076353

大小:15.7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7

水稻节水增产灌溉措施_第1页
水稻节水增产灌溉措施_第2页
水稻节水增产灌溉措施_第3页
水稻节水增产灌溉措施_第4页
资源描述:

《水稻节水增产灌溉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水稻节水增产灌溉措施【摘 要】采用薄、浅、湿、晒灌溉制度,满足了水稻各个生育期的需水要求,又调节了土壤水分状况。水、肥、气、热等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四大因素得到的科学合理的调节。【关键词】薄水;浅水;湿润;晒田;节水;增产  1.干旱缺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方面农业缺水,另一方面用水浪费现象又普遍存在,水稻的淹水灌溉就是其中之一,它有如下两种主要缺点:  浪费水资源 水稻的蒸腾系数约为250~350,与小麦、大豆、高粱、玉米等旱作物相比,并未增多。而淹水灌溉水稻的用水量却是旱作物的4~6倍,水分生产率很低,与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

2、很不适应。  影响水稻根系的生理功能,造成减产稻田长期淹水,耕田延期在碎成的压力下大量排除,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根系周围土壤的的氧气含量急剧下降。当温度升高时,随着土壤还原增强,多余的低价铁、锰和低饱和脂肪酸及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大量的产生和积累,阻碍了根系的生长,甚至发生根腐和早衰。发生黑根、烂根的水稻,谁的吸收收到阻碍,养分吸收的少,稻株发育不良,不仅影响秧苗正常的光合作用,而且还会发生赤枯病、胡麻叶斑病等生理病害,导致水稻减产。  水稻薄、浅、湿、晒灌溉制度,是根据水稻一直到大田后各生育期的需水特性和要求,进行适时灌溉、排

3、水、为水稻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节水、增产的墓地。这种灌溉制度综合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采取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分蘖前期湿润落干的灌溉模式。根据拔节孕穗期回灌薄水,抽穗开花期保持薄水,乳熟湿润,黄熟期湿润落干的灌溉模式。根据营口灌区多点试验,采用这种灌溉模式不仅省水,而且增产,可切碎120 m3/亩,亩产可达580~645Kg,水分生产率为~/m3,比常规灌溉省水15~25%,增产10~15%。  2. 薄水插秧,潜水返青  插秧时,格田保持薄水层,有利于保证插秧的质量,避免漂秧、倒秧,要求碎成一般不超过20mm。稻苗栽插后,由于植伤

4、、秧苗根系的吸水能力大大减弱,为了平衡秧苗的生理需水,田间保持一定的浅水层,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温湿环境,使根系恢复生长,促进秧苗快速返青。浅水层的掌握也要因地制宜,根据秧龄长短视情况而定,返青期田间水层一般应保持在40mm以内,低于5mm应及时补水。  3. 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  秧苗返青后,根系生长恢复正常,保持田面处于湿润状态,有利于增强根系活力,促进分蘖早发,分蘖前期应3~5天灌一次l0mm以下的薄水层,经常保持田间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分蘖默契实行落干晒田,为了抑制无效分蘖的发生,促进根系的伸长,晒田必须严格掌握好时间和程度

5、,才能充分发挥晒田的作用,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晒田过早会影响分蘖,晒田过迟则影响幼穗分化。因此,晒田时间应在分蘖后期至幼穗分化前,杂交品种分蘖能力强,应在分蘖苗数达到计划苗数的80%~90%时,就开始晒田,晒田的程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阴雨天晒田时间长,干旱天晒田时间短,土壤肥力高晒田宜重,反之宜轻,苗势旺晒田易重,反之宜轻,重晒一般7~10天,达到田面出现小裂缝,土壤水分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之间。轻晒一般5~7天,泥土处于一定的湿润状态,土壤水分约为田间的持水量的85~90%。通过重晒或轻晒,使稻株分蘖末期形成叶片挺直如剑,

6、茎杆粗壮老键。夜色转淡,叶片直立时终止晒田。为保证晒田效果,晒田期应疏通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同时,还应根据灌区的水资源条件和渠系配套情况,分片进行晒田,避免晒田后灌水不及时而造成干旱,影响作物生长。  4. 拔节孕穗期回灌  拔节孕穗期是水稻的需水临界期,也是最需要肥料时期,必须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有利于壮秆,并为粒饱、穗大打下基础。此期田间应保持10~20mm的浅水层。  5. 抽穗开花期保持薄水  抽穗开花期,水稻光合作用强,新陈代谢旺盛,本期耗水量仅次于拔节孕穗期,这个时期应采用5~15mm薄水层。  6. 乳熟期湿润  乳熟期是净光

7、合生产率最高的时期,水分应以养根保叶为目的。此期田间的土壤水分要保持湿润饱和状态。根据土壤气候情况一般3~5天灌一次10mm以下的薄水层。  7. 黄熟期湿润落干  黄熟期水稻田间耗水量急剧下降,为了保证籽粒饱满,前期湿润,后期落干。  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既满足了水稻各个生育期的需水要求,又调节了土壤水分状况。水稻水、肥、气、热等生长发育四大因素得到的科学合理的调节。在整个生育期形成一个“以水调气、以水调温、以水调肥、以气养根、以根保叶、已壮抗害”的生理、生态环境,有效的预防了水稻的烂根、倒伏、早衰,减轻了病虫害。同时使有效的水资源获

8、得更高的产量,提高了水分生产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