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酸梭菌抑菌实验

丁酸梭菌抑菌实验

ID:17090176

大小:20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7

丁酸梭菌抑菌实验_第1页
丁酸梭菌抑菌实验_第2页
丁酸梭菌抑菌实验_第3页
资源描述:

《丁酸梭菌抑菌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丁酸梭菌抑菌实验丁酸梭菌,又名酪酸梭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专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丁酸梭菌代谢产物的突出特点就是丁酸、B族维生素以及叶酸含量高。大量研究表明,丁酸梭菌具有极强的整肠作用,它能够通过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从而调节肠道的微生态平衡,预防和治疗腹泻、肠炎等疾病。  1实验材料  共培养用液体培养基;LB培养基  2实验方法  2.1丁酸梭菌对霍乱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  ①霍乱沙门氏菌种子培养:取平板活化好的菌种转接到LB液体三角瓶中,装液量25mL/100mL,37℃,150r/min培养12

2、-24h,取培养菌液测活菌数和pH值。  ②丁酸梭菌单独培养:取丁酸梭菌菌粉0.1g接种到装量为25mL/30mL的细菌培养瓶中,置于37℃静止恒温培养24h左右。(可按此比例扩大培养体积,最低比例为0.1g:25mL)theprovisionsof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engineeringqualitysupervisionandquality...2.4.1.1theunitworksacceptancerateof100%,thequalityevaluationofatot

3、alscoreof95orabove;2.4.1.2regulatedWeldingNDTinspection100%,regulatedweldingapassingrateof>99%,andweldbeadappearance;2.4.1.3boilerhydraulic  ③丁酸梭菌和霍乱沙门氏菌混合培养:活化好的丁酸梭菌培养液5mL接种到装液量为20mL/30mL的细菌培养瓶中,再把培养好的霍乱沙门氏菌菌液1mL同时接入该共培养液中,37℃恒温静止培养。对照组为向同样的共培养液体培养基中(装液量为20

4、mL/30mL)接种霍乱沙门氏菌菌液1mL,37℃恒温静止培养。分别在16和24h测pH值及沙门氏菌活菌数。  ④计数采用平板涂布法。选择2~3个适宜梯度稀释液,吸取100μL涂布平板,倒置于严格厌氧培养箱或严格厌氧培养袋中,37℃培养18~36h后计数。每个梯度做两个平行,每个平板的菌落数在30~300范围内有效。  2.2丁酸梭菌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的抑制作用实验方法同上,魏氏梭菌种子液为严格厌氧,应采用共培养液体培养基。  3实验结果  3.1对霍乱沙门氏菌的抑制结果  丁酸梭菌对霍乱沙门氏菌表现

5、出非常强的抑制作用,24h活菌数从单独培养时2.0×108CFU·mL-1减少到1.2×103CFU·mL-1。  3.2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抑制结果theprovisionsof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engineeringqualitysupervisionandquality...2.4.1.1theunitworksacceptancerateof100%,thequalityevaluationofatotalscoreof95orabove;2.4.1.2regulated

6、WeldingNDTinspection100%,regulatedweldingapassingrateof>99%,andweldbeadappearance;2.4.1.3boilerhydraulic  混合培养16h,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活菌数从单独培养时3.5×108CFU·mL-1减少到7×106CFU·mL-1,24h活菌数减少到0.4×106CFU·mL-1,pH从6.8下降至4.6,呈现良好抑制作用。  3.3对魏氏梭菌的抑制作用  混合培养后,魏氏梭菌活菌数从单独培养时的1×108CFU·mL

7、-1减少到1×105CFU·mL-1,pH值从6.8下降到4.5,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  4小结  (1)丁酸梭菌为严格厌氧菌,产氢气。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厌氧指示剂,粉红色表明培养基上层有氧;  培养一段时候后液体表面有气泡,为正常现象。  (2)丁酸梭菌平板形态如下。  (3)丁酸梭菌对霍乱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和魏氏梭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和魏氏梭菌细菌含量控制在发病浓度之下,防止发病。尤其是对霍乱沙门氏菌抑制作用更强,可以达到净化霍乱沙门氏菌的作用。  丁酸梭菌在体内的定植产生大量

8、的丁酸、乙酸、乳酸等短链脂肪酸,以及B族维生素、叶酸和一些消化酶类,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群如双歧杆菌等乳酸菌的增殖,抑制魏氏梭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的繁殖,减少氨、胺、吲哚等肠道毒素的产生及对肠粘膜的毒害,使肠道内水分潴留明显减少,进而避免了其所导致各种肠道疾病的发生(坏死性肠炎、结肠炎、回肠炎等),恢复肠免疫功能和正常的生理功能,达到无病防病、有病治病的作用。thepr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