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注释历史研究格式

论文注释历史研究格式

ID:17129135

大小:6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27

论文注释历史研究格式_第1页
论文注释历史研究格式_第2页
论文注释历史研究格式_第3页
论文注释历史研究格式_第4页
论文注释历史研究格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注释历史研究格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书籍通天下”到“建本不复过岭”——建阳书坊兴衰探究郑皓怡*作者简介:郑皓怡(1990——),女,汉族,福建漳州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基地班2009级本科生,Email:zhenghaoyiaaa@163.com(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摘要:本文重点在于考察明代福建建阳地区印刷业的兴衰。建阳印刷业在宋代直到明代前期曾经盛极一时,成为全国出版印刷中心。但到了明代中后期却逐渐衰落。起而代之的是江南书坊。本文拟通过分析建阳书坊兴起的条件以及其后来衰落的原因并与江南书坊比较,揭示建阳书坊兴衰过程,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近代早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2、社会生活的变迁,科学技术的传播等社会发展的状况,为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关键词明代、建阳、印刷业、章回小说作为衡量文明的标尺、文化发展的晴雨表,印刷术自诞生以来便成为文明社会的一项重要产业。正如贡德佛兰克在《白银资本》中所说“它是传播知识,传播科学与技术的服务性产业,反映了文化的理性程度和社会开放程度。”[1]建阳是宋明时期全国印刷中心之一,以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这几年日益受到学界关注。明代建议书坊的研究不仅对中国印刷史、美术史有着重大意义,而且透过其兴衰演变可以折射出明代的经济发展、社会流动、文化知识的传播、教育、文学的演进等多种问题。这大大提

3、高了建阳印刷的科研价值。一、曾经的辉煌“书籍通天下”建阳,另称潭城,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山区,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历史上,特别是宋代曾以“图书之府”和“理学名邦”闻名于世。建阳刻书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五代闽王王审知为徐寅刻《钓矶文集》。南宋时因经济、文化中心南移,闽北地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建阳成为全国出版业中心之一。近人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说“夫宋刻书之盛,首推闽中。而闽中尤以建安为最。”[2]宋儒朱熹云:“建阳版本书籍上自六经下及训传行四方者无所不至。”宋人熊禾在同文书院上梁文中写道:“儿郎伟,抛梁东,书籍高丽、日本通。”可见建阳出版印刷业在南

4、宋之兴盛,其产品不仅行销全国而且出口海外。尤以建阳西七十里的麻沙、崇化两地,盛产图书,号为“图书之府”。宋人刘克庄云:“建阳两坊(麻沙、崇化)坟典大备,比屋弦诵。”[3]建阳产图书称“建本”,以其品种繁多,插图精美,价格便宜而广受消费者青睐,故现存宋版图书以建本居多,如宋绍熙二年(1191年)建安余氏万卷堂刻汉何休的《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建阳书坊林立,在宋时有名号可考者约有37家,到元代便增至42家。[4]明代建阳书坊盛极一时,景泰《建阳县志》称:“天下书籍备于建阳之书坊。”麻沙书坊毁于元季,明弘治十二年(1499)“建阳书坊又被火,古今书版荡为灰烬。”朝廷派员

5、前往整顿出版业,嘉靖又建立官署管理,建阳书坊得以灾后迅速重建并依然占据当时出版中心。[5]嘉靖《建阳县志》记载“麻沙进士张叡,偕刘蔡二氏,新刻书版寖盛,与崇化并传于世均足以嘉惠四方。”又云:“两坊书籍通天下,乃文公讲道之乡,非他邑所可及。”[6]可知麻沙书坊在嘉靖时有所恢复,而崇化更盛,以致“家家以刀为锄,以笔为田。”据《福建县志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

6、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出版志》记载,明代建阳书坊有200余家,共刻书1000余种。明代周弘祖《古今书刻》中记载建宁府书坊书目365种,[7]而嘉靖《建阳县志》中记载嘉靖二十四年(1545)建阳书坊书目就多达451种。[8]其中仅建本章回小说出版量就达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名家名店辈出,如刘氏翠岩精舍、刘氏日新堂、叶氏广德堂、郑氏崇文堂、虞氏务本堂等均为元代老店,至明代一、二百年,子孙继续经营。附表:南宋建阳部分书坊名

7、称(据《中国印刷史》统计)书坊主姓氏数量堂号余氏20勤有堂、勤德堂、刘氏9翠岩精舍、南涧书堂、熊氏9卫生堂杨氏8清江书堂詹氏5詹氏建阳书院郑氏4宗文书堂叶氏4广勤书堂二、建阳印刷业兴盛的原因建阳印刷业在明代盛极一时,这不仅与其所处的时代有关,更重要的是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1、时代背景A政府的提倡明初结束了元季的战乱,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社会相对稳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恢复与发展。明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文教。明太祖即位之初,便令诸司访求各省古今书籍,归之于国子监。洪武元年,又下令“除书籍田器税”。二年,颁“四书五经”及诸子于天下州府县学,二十三年,又命“

8、礼部遣使购天下遗书善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