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空和审美心理机制的异化论杜甫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

从时空和审美心理机制的异化论杜甫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

ID:17134573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7

从时空和审美心理机制的异化论杜甫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_第1页
从时空和审美心理机制的异化论杜甫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_第2页
从时空和审美心理机制的异化论杜甫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时空和审美心理机制的异化论杜甫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时空和审美心理机制的异化论杜甫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夏云新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在诗歌史上堪称“绝顶”,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美誉。历代的研究者,评之论之,著书立说,不计其数。但是,由于时空和审美心理机制(指鉴赏者)的不同,他们从中所发掘的也就各有千秋了;诗歌创作者也是随时空境迁,他的审美心理机制也同样发生着变化。正如黑格尔在论美时所说的那样:“美可以有许多方面,这个人抓住的是这一方面,那个人抓住的是那一方面。”(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审美风尚,一定的审美标准要符合这个时代的审

2、美场(空间)和审美流(时间),这两者强烈地作用于审美者的审美心理机制的形成。  在当代,民族的社会意识(文化意识和审美意识)以“耗散结构”的方式充进了现代意识的新鲜血液,形成了新的审美场和审美流,以这种新的审美视角来结构人的审美心理机制。因而,我们对古代文学作品及文学现象的分析就要采取一种“福射效应”的审美方式(即多方位的审美)。如此,才能道前人所未道。对杜甫诗歌创作风格的前后变化,就要用这种的审美方式来审视他的创作过程。虽然,历代的研究者从不同的审美视角出发来研究他,但是我们应该坚信:“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永远

3、存在的,永远继续的,它会以这样或那样面貌而出现,但是其伟大的成就必然配合着伟大的人民事业而显示其伟大的永恒。”  在本文中,笔者将杜甫的诗歌创作以天宝五载入长安为界,分为二个创作时期:天宝五载入长安前为第一创作时期;其后均为第二创作期(虽然这种划分看起来有“头轻脚重”之嫌,但笔者认为,这样更能体现杜甫诗歌创作风格的前后变化),从时空和审美心理机制(指创作者)的异化来谈谈杜甫诗歌创作为何从“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浪漫之美,转化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沉

4、郁伤感的悲壮之美。  翻开唐朝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人的命运及其诗歌创作和唐代的社会变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诗人出生于“守儒奉官”之家,世代在朝为官,虽职位不高,但生活可谓衣食无忧。如果不是特定时空(历史条件)的作用,那么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就不会有杜甫这样高的地位存在,他也可能是一位平常的诗人,或者是浪漫派的代表。但是,时代造就了诗人,由于时空机制和审美心理机制的共同作用,他在中国的诗歌史上独树一帜,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使诗人成为现实主义的一代宗师,影响着后人。正如朱东润先生所说:“杜甫只是杜甫,不是李白

5、,不是李长吉。你爱也好,不爱也可以,但是杜甫只能是杜甫。”  时空机制强烈地作用于诗人的审美心理,使他的审美心理机制在进入长安前后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我们首先来看看,诗人在入长安之前的几十年里,时空机制是怎样作用于他的审美心理的,制约着诗人的诗歌创作的。  在唐玄宗先天元年到天宝五载,这一时期是诗人前期生活的时空境地,在这一段时间里,诗人过着闲逸舒适的生活,父亲杜闲在朝为官,虽官职微小,但足以使全家衣食无忧,社会处在相对的安定之中。这时的诗人所写的诗有写景抒怀,诗出于浪漫瑰丽之中,如他的《望岳》。诗人登山揽情,

6、抒怀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诗句中透出一股令人神思飞跃、心旷神怡的浪漫气息和豪情壮志的气势。社会的相对安定

7、,衣食有所着落,时空境地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使诗人的审美心理机制在时空机制的调节下,二者相适应。诗人呼于乐,歌于乐。此时,诗人的审美心理和时空机制发出了相同频率的共振现象。故而,诗写景、诗明志、诗颂君。  如果时空机制的平衡不被打破,那么诗人创作的审美心理机制是不会变动的。这样,杜甫的诗歌创作,不外乎有二条路:一是游走山水之间,写景抒怀,发一发豪情壮志,或愤世嫉俗,走大多数古代诗人所走之路;一是在朝为官,为统治者歌功颂德,成为宫廷诗人。这一点何以见得?只要我们看一看杜甫所写的三篇赋就知道了。诗人在他的《天狗赋》

8、、《雕赋》和《三大礼赋》中,极力颂扬唐玄宗及其朝廷的功德。此外,在他的《赴奉先咏怀》中写道:“生逢尧舜君,不忍使永诀”、“葵霍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诗人的这种迂腐的忠君思想在这些诗赋中淋漓尽现。  然而,社会的动荡,诗人之父杜闲之死,给诗人家庭生活带来极大的冲击。生活的时空机制平衡被打破了,诗人审美心理机制也随之倾斜。无所着落的生活,迫使诗人迁居长安,求仕于朝廷。这次时空境地的变异,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