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跟习俗

重阳节的来历跟习俗

ID:17169071

大小:17.7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8

重阳节的来历跟习俗_第1页
重阳节的来历跟习俗_第2页
重阳节的来历跟习俗_第3页
重阳节的来历跟习俗_第4页
重阳节的来历跟习俗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阳节的来历跟习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阳节的来历跟习俗  农历九月九,是我们的重阳节,古人们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了这一节日,但时隔多年,慢慢的重阳节也被淡忘了一点点。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重阳节的来历跟习俗吧,欢迎阅读!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大概在魏晋时期,重

2、阳节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重阳正式被定为节日始于唐代。也许这就是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的原因。  其一,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其二,重阳节的原型是古代的祭祀“大火”星的仪式。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九月隐退。“大火”星的退隐,让一直以“大火”星为

3、季节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也让把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恐惧。因此,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重阳节的起源还有这样一个说法: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各地流传甚多,归结起来,无不脱胎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大意为,东汉汝南有一个名为桓景的人,跟随精研道家之学的费长房游学多年。有一天,长房告诉他:‘九月九日,你家有灾。让你的家人赶紧做些茱萸绛囊,绑在手臂上,登高饮菊

4、花酒,可除此祸。’桓景听了这话,立刻带着全家人避祸山中。晚上回来时,发现家中的鸡犬牛羊都死了,替他们挡了一灾,从此重阳登高避灾流传至今。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XX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几千年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主要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当然,在1989年被定为老人节后,增加了秋游赏景、临水玩乐、登山健体等内容。  重阳登高,自古已然。农历九月初,秋高气爽,金

5、桂飘香,正是登山的最佳时节。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气中的氢离子和被称为“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含量越来越多,人们就会感觉空气格外新鲜,山风吹拂,令人心旷神怡,烦恼一扫而光。  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对人体健康也有益处。俗话说“人共菊花醉重阳”,欣赏菊花,不仅可使人的视觉、嗅觉得到美妙享受,而且还可治头痛、头晕、视觉模糊等病症。至于菊花酒,更有“服之轻身耐老”之功效。  重阳糕亦称“花糕”。重阳糕起于唐代以前,至宋代,汴京、临安等地十分盛行,成为普遍的习俗。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孝顺的子女们总会在这一天给老人买

6、上几块重阳糕。  插茱萸是重阳节的又一习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可入药,更兼有驱虫、除湿、逐风邪、治寒热、利五脏、延年益寿的功效。古人认为折以插头,可防止厄浊邪气的侵袭,燃薰后可避虫咬,在“百足之虫,死而未僵”的时节,薰以避之,犹如端午节薰雄黄一样,对预防疾病,保障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1、采桑子重阳  毛主席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

7、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8、 7、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8、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9、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