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因分离而焦虑

别让孩子因分离而焦虑

ID:17174819

大小:16.2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8

别让孩子因分离而焦虑_第1页
别让孩子因分离而焦虑_第2页
别让孩子因分离而焦虑_第3页
别让孩子因分离而焦虑_第4页
资源描述:

《别让孩子因分离而焦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别让孩子因分离而焦虑  妈妈晚上有应酬,正准备出门的时候,被15个月的儿子滔滔一把扑上来,紧紧抱住妈妈的腿,哭喊着:“妈妈,妈妈……”,怎么说都不肯放开。最后只好全家一起上阵,硬生生地把他的手掰开,任他歇斯底里的哭,手脚并用的反抗,妈妈总算逃也似的出门了。  这是分离焦虑的一个典型事例。由于缺乏准确表达语言的能力,孩子只能通过紧紧抱住的动作、痛苦不安的表情、激烈的哭闹反抗以及喋喋不休的呼唤来质问依恋对象:“你是不是不要我了?你不爱我了吗?你走了就不回来了吗?”可见,分离焦虑虽然与孩子本身的个性、父母处理分离事件的技巧有一定的关

2、联,但这种焦虑根本上源于孩子内心的不安全感,不安全感又来自于父母不当的养育行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判断养育行为的适宜性。  一、敏感性  敏感性指的是对孩子的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给予迅速、积极、正确的反应,使孩子感觉受到关注、理解和被爱。  场面1:3个月大的小祥突然放声大哭起来,此时妈妈正在接一个重要电话。  敏感的反应:立刻放下电话去看孩子,根据孩子的哭声、表情和动作迅速判断出孩子饿了,马上喂奶,等孩子安静下来再走开。  不敏感的反应:又讲了几分钟的电话才过去看他。把孩子抱在怀里,拍打着唱催眠曲,可是小祥越哭越厉害,

3、妈妈觉得烦了,把他往床上一扔就不管了。  二、灵活性  灵活性强的妈妈宽容、开放、积极。她们总是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孩子,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  场面2:妈妈正在给5个月大的茵茵喂辅食,但是孩子好像不喜欢,小脑袋晃来晃去就是不吃。  灵活的反应:理解并接受孩子不喜欢、拒绝的意思,先不忙着喂食,而是和她做游戏,逗弄她玩,趁孩子情绪好的时候哄她吃下去。  不灵活的反应:急了,一把托住她的下巴就把食物硬塞了进去,惹得孩子大哭了起来。  三、稳定性  如果妈妈对待孩子的态度多变,一会阴一会晴的,完全依赖个人心境和情

4、绪好坏,孩子会觉得很困惑:妈妈到底爱不爱我呢?  场面3:妈妈这天被领导训了,窝了一肚子火下班回来了,1岁的东东开心的张开手臂迎了上去。  稳定的反应:看见孩子的笑脸,暂时压抑工作上的不快,热情地拥抱孩子,等孩子独自玩了,再回房间处理自己的情绪。  不稳定的反应:妈妈只是冷淡的抱了他一下,一点笑容也没有,然后便走进卧室,并把门锁上了。  四、支持性  支持性表现在往往使用热情、亲切的语气同孩子交流,时常肯定、赞赏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探索周围环境和事物,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和保护。  场面4:2岁的澜澜调皮地爬上椅子,又爬

5、上桌子,站在桌子上摘墙上的一幅画,妈妈看见了。  支持的反应:轻轻的呼唤孩子的名字,提醒她小心,赞叹道“澜澜真是能干,能够自己想办法爬这么高”,帮助孩子把画摘下来看,然后告诉孩子摔下来很危险,下次记得叫上妈妈当保镖。  不支持的反应:大声呵斥“你在干什么”,不由分说把孩子抱下来,反复告诫她不准爬高,否则予以惩罚。  如果父母能够早日调整养育行为,做到对孩子发出的信号反应敏感、在亲子交往中灵活机动、始终在孩子面前保持快乐的情绪、认可并支持孩子的探究举动,那么孩子就能放心的将父母当成“安全基地”,面对分离的时候也能够更加坦然无畏。

6、  从养育观念谈过度依赖  镜头一:老师把一调羹米饭放进霏霏嘴里,她就一直这么含着,老师问:你怎么不吃?霏霏可怜巴巴的瞅着老师,其实她根本不懂得咀嚼和吞咽,因为至今为止,霏霏都是由妈妈喂着喝牛奶和果汁的。  镜头二:做游戏的时候,乔乔不小心被小朋友撞了一下,他大声哭喊起来:“我要回家!我要妈妈!”然后就缩在教师的角落里,不肯参加活动。  霏霏和乔乔都属于过度依赖的孩子。比起同龄小朋友,他们更多的表现出:  ▲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手比较差;  ▲遇到问题不懂得自己想办法解决;  ▲很难适应新环境和接受新事物;  ▲娇气太重而在集

7、体中不受欢迎。  过度依赖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父母不当的养育观念,特别是过度保护的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责任编辑:吴瑾瑜)点击进入精彩育儿频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