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故事

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故事

ID:17228674

大小:18.1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9

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故事_第1页
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故事_第2页
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故事_第3页
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故事_第4页
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故事_第5页
资源描述:

《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故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故事  1935年7月13日,一场特殊的婚礼在苏州庙堂巷举行。  这是当年最热的一天,新郎、新娘都穿上了正式的礼服,新郎穿的是黑色西装,因为太热,西装上的白色领圈被汗水浸得又黄又软。  结婚照上,每个人都大汗淋漓,显得狼狈不堪。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小女孩、提婚纱的小男孩,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领圈被汗水浸透的那位新郎,正是钱锺书,而新娘自然是杨绛。  他们对婚礼的这一幕记忆犹新,钱锺书甚至把它写进了《围城》中。  那一年,钱锺书24岁,杨绛23岁。  他们原本不用赶在这个热死人的黄道吉日举行婚礼,急着结婚的原因是钱锺书通过了出国留学的考试,想提前把婚礼办了

2、,就能携眷一起出国。  1935年春天,钱锺书教书已快满两年,他报名参加了中英庚款留英考试。报名参考的有290人,但录取名额只有24人,钱锺书想读的英国文学专业只招1人。  很多人原本想报考英国文学专业,听说钱锺书报考了,便不再报名或者转报其他专业。  钱锺书果然不负众望,考分高达,在此次考试中分数最高,成为唯一的英国文学专业录取生。  钱锺书第一时间将这个喜讯告诉了杨绛,并透露了想和她一起出国的愿望。  杨绛当时在清华大学研究院尚未毕业,但是她考虑到钱锺书生活自理能力差,有自己陪同的话可以照顾他,便毫不犹豫地办理了休学。她当时没有任何国外学校的奖学金,所有费用只能自理。  其实,没能

3、完成清华研究院的学业,杨绛终生都有些遗憾,因为提前休学,她总是被称为“清华肄业生”,而不是毕业生。但她自从和钱锺书定了终身,总是把他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自己的事一律靠后。  他们的婚姻延续了六十多年,这六十多年间,她事事都以他为先,心甘情愿,一如最初。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渐已年老的父母。  举行婚礼的前两天,杨家按照当地规矩举行“小姐宴”(相当于“离娘饭”),摆了一桌酒席宴请杨绛的姊妹、女戚、女友。  杨绛记得很清楚,那晚是阴历六月十一,天上挂着大半个月亮,半圆不圆。  姊妹们和家里的女戚团团地坐满了一桌,屋里张灯结彩,大家说说笑笑,在无限的热闹中,她想到以后不能时时和父母姊妹相见,心里难过

4、得连一口菜肴也吃不下去。  “小姐宴”之后两天,就是他们的婚期。婚礼分两地举行,钱家杨家都办,钱家中式,杨家西式,有点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感觉,就像他们的恋爱一样。  举行完这场婚礼后,一对新人马不停蹄地乘车赶到无锡钱家,以便进行下一场婚礼。钱基博是很保守的,所以钱家的婚礼是完全按照传统来的。杨绛记得,她那天磕了无数个头,拜完长辈,又拜祠堂的祖宗,还得进厨房拜灶神。她倒不觉得苦,只是担心新派的父亲若知道她结个婚得磕这么多头,还不知道有多心疼呢。  回到娘家,杨绛的父母殷勤接待,十分高兴。她万万没有想到,这是她最后一次见到母亲。母亲后来死于战乱之中,那时,她正在大洋彼岸。这是杨绛心中的一大

5、憾事,她晚年提起来仍垂泪不已,认为自己没能在双亲跟前侍奉,对不起父母。  她原是父母生命中的女儿,现在却成了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与她相伴走过下半生的,将是身边的这个人。  这次出国,是钱锺书和杨绛第一次携手远行,从那以后,他们恪守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古老誓言,风雨同行,荣辱与共,从未松开过彼此的手。  世人提起钱杨联姻,总说他们珠联璧合、门当户对。杨绛自己晚年却说:“其实我们两家,门不当,户不对。他家是旧式人家,重男轻女。女儿虽宝贝,却不如男儿重要。女儿闺中待字,知书识礼就行。我家是新式人家,男女并重,女儿和男儿一般培养,婚姻自主,职业自主。”  按照钱锺书父亲钱基博的意思,这个儿子

6、孩子气,没正经,原本是想给他娶一房严肃的媳妇,把他管制得服服帖帖的。杨绛这种“洋盘媳妇”进了门,在旧式的钱家是不太合适的。  钱老先生曾经提出,杨绛结婚后就不用出去工作了,在家里做个贤妻良母就行。杨荫杭听了,不高兴地表示:“钱家倒很奢侈,我花这么多心血培养的女儿给你们钱家当不要工钱的老妈子!”  新旧两种观念碰撞得如此厉害,说起来还真是“门不当户不对”了。杨绛倒是安之若素,她由宽裕的娘家嫁到寒素的钱家做“媳妇”,一进门就三叩九拜,一点儿没有“下嫁”的感觉。她认为,叩拜不过跪一下,礼节而已,和鞠躬没多大分别。如果男女双方计较这类细节,那么趁早打听清楚彼此的家庭状况,不合适不要结婚。这个观

7、点,对于那些执着于要有一个完美婚礼的女孩子来说,不啻是醒世恒言。  嫁入钱家之后,杨绛侍奉公婆,善待家人,最终获得了公婆的肯定。公公赞她能“安贫乐道”,还问婆婆,在自己去世后她愿跟谁同住,婆婆答:“季康。”杨绛觉得,这是婆婆给予她的莫大荣誉。  杨绛婚前在家是个娇小姐,嫁到钱家后有了落差,在抗战时期一度生活艰难,成了“老妈子”,这种身份上的转换,可能很多女孩子都接受不了,她却觉得再自然不过了,一点都不感到委屈。问起原因,她是这样回答的:  “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