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ID:17254491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9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_第1页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_第2页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_第3页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_第4页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都镇科技培训材料时间:2010年3月16日地点:镇五楼会议室出席:镇科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村科技信息员、各村农技员、有关种植大户内容: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水稻病虫害种类很多,而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瘿蚊、稻纵卷叶螟、三化螟。这些病虫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之一,如防治不好,一般每亩可损失稻谷20—30%,严重的可导致颗粒无收。因此,掌握上述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其有效、。适用的防治方法,开展综合防治,对确保水稻增产丰收起到很大作用。第一节水稻主要病虫害一、稻瘟病稻瘟病蔓延快,为害重,流行年份,一般

2、每亩减产l0一20%,严重的40——50%以上。(一)病状由一种半知菌引起。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此病可分别发生于叶、节、穗颈、谷粒等部位。常见的有叶瘟和穗颈瘟两种。1.叶瘟发生在叶片上,主要有急性和慢性型病斑。急性型病斑:多在高湿时出现,病斑暗绿色,一般为椭圆型或不规则型,斑上着生大量灰霉。急性型病斑发展快,是稻叶瘟流行的预兆。慢性型病斑:是常见的类型,一般为纺缍型,叶上病斑较多时,常几个病斑相连接成为不规则的大斑,引起叶片枯死。2.穗颈瘟发生于穗颈和枝梗上,病斑暗黑褐色,穗部受害,一般不结实或秕谷增多,严重者成“白穗”。(二)发生特点以分生孢子和菌丝

3、体在稻草和稻种上越冬,病菌孢子借气流、雨滴、水流、昆虫传播。叶瘟以分蘖盛期和孕穗末期最易感病,穗瘟则以破口期最易感病。多雨潮湿天气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偏施、迟施氮肥,土壤干旱或长期深灌,冷水灌田或日照不足,种植感病品种,都容易诱发稻瘟病。一般早稻重于晚稻。早稻叶瘟流行期为5月上中旬,穗颈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晚稻叶瘟流行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穗瘟为10月上中旬。(三)主要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大部分杂优组合抗病高产,宜大面积种植。2.种子消毒。用10%二硫氢基甲烷(浸种灵)乳油5000倍液、25%咪鲜胺(使百克)乳油2000倍液浸种。早稻4

4、8小时,中稻24-36小时。3.合理施肥管水。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防止偏施、迟施氮肥;用水以湿润灌溉、干干湿湿为好,并适时晒田。4.药剂防治。防治叶瘟要在发病初期用药;穗颈瘟要以预防为主,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用药一次。每亩用40%富士一号(稻瘟灵)乳油100ML,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对水50-60公斤喷雾。二、稻纹枯病稻纹枯病在我市早晚稻发生普遍且严重,无论发生面积还是为害损失均居水稻病虫害之首。水稻感病后,轻的影响谷粒灌浆,重的引起稻株枯萎倒状,秕粒增加,干粒重降低,产量损失很大。(一)病状由真菌寄生引起,为害叶片和叶鞘。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

5、现水渍状小斑点,以后病斑增多,相互愈合成不规则的大形云纹斑块,其边缘为褐色,中间灰绿色或淡褐色。病斑产生数日后,表面长出灰白色网状菌丝体,以后聚缩成白色菌丝团,再集结成褐色出现菌核。叶片上的症状和叶鞘上的基本相同。病害的发生,由下向上扩展,严重时可蔓延到剑叶,甚至造成穗部发病,出现“穿项”倒伏现象。(二)发生特点稻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随着灌水犁耙,漂浮水面上的菌核萌发抽出菌丝,侵入叶鞘形成病斑,在病斑上再长出菌丝,向附近蔓近,引起新病斑。以后病斑部产生菌核,落在水中,随水流传播蔓延。气温20℃以上开始发病,25—31℃和多雨情况下是病害流

6、行的有利条件。凡高温高湿,偏施氮肥,植株柔嫩、披叶多,透光差,以及长期深水灌溉和多雨天气,发病就重。该病一般从分蘖期开始发病,分蘖后期、孕穗至抽穗期最易感病,孕穗期前后发病达到最高峰。早稻发病始期一般为5月上旬,流行期为6月上中旬;晚稻发病始期为8月中下旬,流行期为9月上中旬。(三)主要防治方法1.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湿润灌溉,适时晒田。2.适时喷药保护与防治:在分蘖期用药一次,严重的在孕穗期再用药一次。首选药剂为井岗霉素,每亩用水剂150毫升或10%粉剂50克,加足水量均匀喷雾。三、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细条病是目前我国水稻上唯一的植物疫对象。90年

7、代以来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叶面受害后,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导致谷粒不饱满、空秕率增加,产量降低。据我们在北流、博白等县(市)调查,受害轻的减产5—10%,较重的减产20—30%,特别严重的减产50—70%。(一)病状该病由细菌引起,为害叶片。病斑最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点,后在叶脉间逐渐扩展成长短不一的水渍状细条斑,呈黄褐色或橙黄色,并有许多珠状蜜黄色菌脓,以叶背居多。对光观察,条斑呈半透明状。受害严重的如火烧状。(二)发生特点细条病主要是通过带病种子、病稻草、病田水等传播为害的,其中带病种子是初侵染来源。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借风、雨、露水、灌溉水和人畜走动传播

8、。高温高湿、大风、多雨是病害的流行条件,尤其是在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