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问题与出路

农业的问题与出路

ID:17302496

大小:51.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8-29

农业的问题与出路_第1页
农业的问题与出路_第2页
农业的问题与出路_第3页
农业的问题与出路_第4页
农业的问题与出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业的问题与出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业的问题与出路标签: 农业  城镇化  生产关系  生产力 2013-10-3018:16阅读(56239)评论(136)   2011年4月12日,应全国人大常委,上海市人大副主任兼上海民进主委蔡达丰教授的邀请,我在上海市民主促进会主委集体学习会上作了以下发言。由于时膈近3年,尽管不少表述已经远不如现在成熟简洁,但是基本还是能够代表我现在的观点。为了忠于原作,这里没有修改。直接转自我2年多前在新浪的博客。   引 言    中国农业的问题实在不算太多,说白了就二个:“种什么”和“怎么种”的问题。   “种什么”的问题因为早有定论,就是“以粮为纲”,不能讨论;   “怎么种”的问题,其实是

2、生产的方法问题,也就是:究竟是搞“公有制”还是搞“私有制”;究竟是搞“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的问题。   现在的看法很矛盾:一方面,我们认为“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才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经济”;另一方面,实践的结果又表明,私有制、市场经济反而更能促进现阶段经济的发展。尤其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取代“人民公社”以后,也就是私有制取代公有制以后,中国农业反而获得突飞猛进地发展。   所以,现实的问题是:马克思错了吗?社会主义错了吗?   在上海金山农村的7年实践,感觉最大的收获就是终于弄明白一个道理:不仅马克思没错,社会主义也没错。恰恰相反,六十多年来,我们在农业上所犯的错误,尤其是

3、“人民公社”的错误,或多或少与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关。   一、国外农业的基本模式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

4、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   要想搞清楚自己的问题就应该先了解别人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国外农业的成功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1、美国模式   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规模农业的模式,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为代表。但实质上,它们与我们的真正区别决不仅仅是在规模上。因为我们也有很多规模大大超过美国的国营农场,但是效率和效益都远远比不上美国的农场。我们的农业与美国农业的最大区别是在“生产方式”上。   虽然我们农业使用的机械设备与美国的几乎没有不同,甚至我们的粮食种植技术还高于美国。但是,因为美国农业早就“专业分工、社会化生产”了,

5、也就是早就按照工业的“生产方式”生产了,我们的农场则无论规模有多大,甚至那些全机械化的农场,虽然是用机械在种地,但是生产方式仍然是“小农”的(什么都是自己干),充其量只能算是“放大”的“小农生产方式”而已。正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不同导致了我们两国农业的结果不同。   这些国家地多人少,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适合机械化种植的农产品。因为人工太贵了,这些国家一个体力劳动力一天的工资成本起码是我们的二十倍(工资和保险加起来差不多是200美元)。而一亩地如果种水稻,至少要3个人工,这就是说每亩水稻的人工成本就是600美元。可是稻谷产量不会超过1000斤(我们2010年全国的年均亩产是500斤),

6、产值连200美元都达不到。所以他们只能搞更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   于是,在“种什么”的问题上,这些国家主要选择那些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比如小麦、大豆、玉米等。甚至,有些我们看着不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他们会设法将其改良成适合机械化作业。比如苹果,我们是全人工栽培,一棵树上能结上千斤苹果,但是丰产期少则三五年多则七八年,可是美国通过疏果,让一棵树只结一个果,但是在一亩地上栽几万棵苹果树苗(我们只栽几十棵),于是就能实现当年栽种当年收获,最重要地是可以实现机械化收割,可以像割稻子那样连树一起割。   这些地多的国家,种麦子是飞机播种,不锄草不施肥,虽然产量低,但是收割后哪怕只有100

7、斤,也是净利润。这与我们的亩产虽然几千斤但是人工成本也要几千元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导致了我们的“精耕细作”模式虽然单产高,但是因为成本高,根本无法与这些国家竞争。   于是,有些领导去了美国,“发现”了规模的优势,就很想在中国模仿。其实“土地流转”、“合作社”包括“人民公社”的目的都是想搞规模农业。问题是,这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因为我们的问题不是出在规模。   我就去过湖北荆门的国营“五三”农场,他们有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