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优秀教案

荀子劝学优秀教案

ID:17343346

大小:27.5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30

荀子劝学优秀教案_第1页
荀子劝学优秀教案_第2页
荀子劝学优秀教案_第3页
荀子劝学优秀教案_第4页
荀子劝学优秀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荀子劝学优秀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荀子劝学优秀教案  导语: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劝学》优秀教案,欢迎阅读!  1.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  2.掌握课文出现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三、德育教育目标:  借鉴荀子有

2、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一、抓住文眼,定好教眼。中心论点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述、体现本文的思想性和逻辑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证的比喻,不仅可以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而且一些文言词句的重要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二、本文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

3、堂点拨、课后“练习”、补充练习以及熟读、背诵等反复训练,才能切实掌握。  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1.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鉴赏本文的语言。  二、整体感知  课文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驾驭不好是很容易流于枯燥、单调的,但这篇课文却形象清新、脸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就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因此,分析比喻中寄寓的道理就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请同学背诵课文  2.组织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中心论

4、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论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2)课文有哪几个分论点?  三个分论点。一、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二、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三、学习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3)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

5、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4)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  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5)“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中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

6、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6)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3.背诵课文,体味课文的语言风格。比较本单元已学过的三篇课文的语言特色。  《季氏将伐颛臾》:在言行记录中绘声绘色刻出人物神态、气质,善用反诘句加强语势。  《寡人之于国也》:整齐的排偶句式,生动形象的比喻,从容不迫的语言,具有雄辩的气势。  《劝学》:善于使用比喻说理,正面设喻与反面设

7、喻结合,设喻与说理结合灵活,善于运用排比句,文章富有气势。  四、总结、扩展  《劝学》这篇文章是以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他认为人的聪明才智、道德品行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他特别重视学习。在课文中,他强调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就是他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  下面一段文字是《劝学》中课文未选的另一段文字,说说用了几个比喻?论述了什么观点?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以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8、。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