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过度教育的劳动力市场效应研究

我国过度教育的劳动力市场效应研究

ID:17364332

大小:2.48 MB

页数:136页

时间:2018-08-30

我国过度教育的劳动力市场效应研究_第1页
我国过度教育的劳动力市场效应研究_第2页
我国过度教育的劳动力市场效应研究_第3页
我国过度教育的劳动力市场效应研究_第4页
我国过度教育的劳动力市场效应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过度教育的劳动力市场效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臂却炫誇實?夂每0CapitalUniversityofEconomicsandBusiness博士学位论文我国过度教育的劳动力市场效应研究培养单位:劳动经济学院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发展专业名称:作者姓名:郭鑫鑫杨河清教授指导教师:I博士学位论文我国过度教育的劳动力市场效应研究培养单位:劳动经济学院专业名称: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发展作者姓名:郭鑫鑫指导教师:杨河清教授二0一八年六月ResearchontheLaborMarketEffectofOver-educati

2、oninChinaCandidate:GuoXinxinSupervisor:Prof.YangHeqingCapitalUniversityofEconomicsandBusiness,Beijing,China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近年来,“知识贬值”、“学历贬值”、“毕业即失业”、“知识失业”、“文凭膨胀”、“学非所用”、“高知低就”、“大材小用”、“人才高消费”、“考研热”等热门词汇见诸报端,“最难就业季”似乎每年都在上演,“新的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出现了过度教育?一方面,

3、自1999年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张,越来越多受教育劳动力涌入劳动力市场,处于高知低就或大材小用的状态,即学历与工作不匹配,从而导致从教育中获得的技能不能充分发挥,相对于匹配状态经济地位下降。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质疑教育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过度教育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扭曲资源配置,如过度教育造成就业状况恶化,失业增加;教育投资低效率、教育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效率低下;甚至是让国家陷入一种过度教育恶性循环。针对我国

4、出现的“知识失业”、“大材小用”、“人才高消费”等现象,学术界逐渐关注劳动力供需的教育匹配问题。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过度教育的四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一,我国劳动力市场是否存在过度教育问题?如果存在,我国过度教育的发生率及变化趋势有什么特征?第二,突破关于过度教育仅仅关注成因的解释,而忽略过度教育后果的分析的现实,从过犹不及效应新视角,基于微观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前提,在人力资本理论、技术变迁理论、职业发展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信号理论、工作竞争

5、理论的基础上,从个体、组织、社会三个层面深刻探讨教育为何会“过”及“过”的消极影响,最终形成过度教育因果模型。第三,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项目2015年的数据,利用Duncan和Hoffman(1981)提出的ORU方程、Verdugo和Verdugo(1989)创立的V-V模型实证考察过度教育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第四,从就业质量之工作满意度的视角探讨过度教育的就业效应,在过度教育与工作满意度可能的三种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期望机制、相对剥夺理论、工作需求-控制模型从理论上对过度教育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进行理论解释。

6、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8)数据实证分析过度教育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过度教育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本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我国过度教育发生率及趋势方面:(1)2010年、2013年、2015年过度教育发生率分别是28.28%、27.29%、23.91%;呈现下降趋势;适度教育发生率分别是25.87%、26.18%、26.63%;呈现缓慢增长趋势;教育不足发生率分别是45.85%、46.53%、49.46%;呈现上升趋势。这一研究结果与国I摘要外已有研究结果相似,从侧面说明了过度教育在我

7、国的严重性。(2)过度教育在性别、年龄、单位类型、企业性质、企业规模、家庭经济情况、地区职业表现出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女性的过度教育发生率高于男性;年轻人的过度教育发生率高于年长者;党政机关的过度教育发生率表现出加速下降趋势,企业单位过度教育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港澳台资企业过度教育发生率高于其他企业性质的员工;2010年、2013年过度教育的发生率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初级职员、一般职员、服务人员和商店及超市的销售人员的过度教育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3)将影响过度教育发生的因素分为三类:个体

8、特征(性别和年龄),工作特征(单位类别、地区)和家庭特征(父亲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第一,个体特征,性别对过度教育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年龄对过度教育的影响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越年轻越容易发生过度教育。第二,工作特征,事业单位员工过度教育发生率是党政机关员工的43.7%;社会团体、居/村委会员工过度教育发生率是党政机关员工的19.1%;与党政机关员工相比,企业、无单位/自雇员工的过度教育发生率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