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宁波家族史研究

宋代宁波家族史研究

ID:17379577

大小:1.02 MB

页数:72页

时间:2018-08-30

宋代宁波家族史研究_第1页
宋代宁波家族史研究_第2页
宋代宁波家族史研究_第3页
宋代宁波家族史研究_第4页
宋代宁波家族史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代宁波家族史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史語所九十七年度第二十次學術講論會(2008.12.08)∗〈山重水覆疑無路—宋代寧波家族之研究〉Whatliesaheadofthecrossedwillows—OnthestudiesofNingbolineagesinSongChina柳立言2008.11.27初稿#(傳)馬遠〈山徑春行〉∗本文第一節〈明州家族之形態〉將於2009年1月10日宣讀於東京「寧波及其周邊國際會議」。#此圖乃國科會「年輕學者論文精進計畫」陳韻如同學於教師節送來,當時已是進退維谷,覽之更覺前路茫茫,不知何處能夠安頓,可以靜心撫琴。此圖傳為南宋宮廷畫家馬遠所作,以剛柔並濟、虛實相生的手法,營造出明媚卻又淒迷的

2、氣氛,意境深遠莫測。既入不測之地,看來連童子也不願相隨了。畫中士人究竟是陶淵明還是屈原的化身,耐人尋味之至。除陳韻如外,李如鈞、洪麗珠、楊俊峰、鄭丞良、鄭銘德等同學之報告亦是本文靈感之來源,不一一指明了。1目錄前言一、明州家族之形態:南宋和元明是連續體嗎?﹙一﹚如何區別家、家族、宗族﹙二﹚如何評估明州家族的形態?以樓氏為例探討研究的切入點﹙三﹚小結二、影響家族發展之因素:進士和人際網絡有大用嗎?(一)進士與仕進1、如何評估進士的相對重要性2、如何評估家族在科舉競爭中是否佔有優勢(二)由族人、姻親、及社會關係所構成的人際網絡1、如何評估婚姻的作用2、如何評估人際網絡對社會流動及家族的作用三

3、、家族對宋代重要領域的影響:塑造了地方意識和文化嗎?結語2前言主辦單位分派給我的題目是宋代寧波﹙明州、四明、慶元府﹚的家族及相關資料,字數在一萬兩千字左右,故下文僅是回顧,主要從讀者的角度,針對研究寧波家族的一些論著(主要是樓氏、汪氏、史氏、高氏和袁氏五個家族,見附錄一),提出若干問題;從這些論著所提供的答案,可知道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將來要努力的地方。為節省篇幅,昔日的新知已變為今日的通識的,就不加註了;以1前提過的問題,亦不再贅述了。每個朝代的家族史研究都有其特別關注的問題,不能作一條鞭式的探討。由於史料的限制,宋代的研究限於中上層家族,又以士大夫居多,故本文的討論僅及士大夫家族。與唐代

4、長期盤踞政壇享受世爵世祿的世家大族對照,宋代家族史的特定問題自然是:一、宋代的家族是否出現一個新的形態?主要是指家族成員的居住、葬地、分家分產,和共同活動等,例如是否同居共財或異財聚居,是否具備家族組織或制度如族長、族祭、族譜、族規、族墓、族學、族產等,從中可看到家族的規模、族人是否具有家族意識,和族人之間的各種關係等。二、家族如何興起、維持和衰落?相關的因素很多,可粗分為家族的內部經營和家族的對外發展兩大類,彼此偶有重疊。內部經營包括家族所在地的客觀條件(如山林水利茶鹽漁礦和教育文化等資源是否豐富)、領袖人物、家族組織或制度、家族傳統(如家風)、內部關係(如互助互惠或分家爭產)、人口多

5、寡、名聲(如旌表貞節、孝友、殉職、累世同居、兄弟同榜﹝雙桂坊﹞、德行、善政、學問)、財富、教育、婚姻等。對外發展包括遷徙移民、跟政府的關係(如抗糧拒稅、壟斷鄉曲)、跟其他家族的關係﹙如世婚、合作、競爭,或械鬥﹚、人脈(包括政治、軍事、社會、學術、商業,及宗教界等)、事功與地位(亦包括政治、軍事、社會、學術、商業,及宗教方面,如修橋、築路、賑災、辦學、建寺等)、吏役(如擔任里正甲長等地方基層頭目成為形勢戶)、買官、科名(如進士、制科)、恩蔭、官位高低等。此外,任官制度(如避親嫌、宰相堂除之權)、政府的家族政策(如對祭祖的限制和准許墓田免役減稅),和突發事件(如科舉改革、黨爭、政治改革、戰亂

6、,甚至天災)等亦會影響家族的發展。除了這十幾大項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因素?它們何者較為重要?它們的重要性是否有階段之分,例如家族本身由從政轉為學術,和外在環境由和平轉為戰亂?三、家族對宋代的重要領域,如政治、經濟、法律、社會、軍事、宗教及文化等有何影響?例如宋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資源是否由少數家族所把持?立法和司法是否有意維護家族的利益?既然崇文輕武,入相鮮能出將,宋代的軍事是否由少數武人家族所盤據,社會流動有沒有在這裡發生?仕宦家族如何掠奪佛寺的財富(preyingforpower),又如何與其合作汲取社會資源(prayingforpower)?1柳立言,〈評BeverlyJ.Bossl

7、er,PowerfulRelations:Kinship,Status,andtheStateinSungChina(960-1279)〉,《臺大歷史學報》24(1999),頁433–443。3基層社會是否由家族所控制?學術學派是否藉家族來推展?鄉里意識和地方文化是否由家族來塑造?區域經濟是否藉家族來發展?如答案為是,家族們是如何做到的?社會流動是否反映在家族的興起和衰落?北宋的變法與黨爭是南北人之爭還是幾個家族的鬥爭?南宋速亡於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