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钢2200m3高炉调试方案

涟钢2200m3高炉调试方案

ID:17391843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30

涟钢2200m3高炉调试方案_第1页
涟钢2200m3高炉调试方案_第2页
涟钢2200m3高炉调试方案_第3页
涟钢2200m3高炉调试方案_第4页
涟钢2200m3高炉调试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涟钢2200m3高炉调试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涟钢2200m3高炉联合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A)一、检查要求1、确保高炉联合软水密闭循环系统设备安全顺利的投产运行。2、检查出来的设备问题必须全部处理完毕方可投产运行。二、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及要求1、高炉联合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管道、机电设备、仪表计器,机电控制元器件等全部安装完毕,工程竣工。2、高炉联合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基本设计各施工设计图纸技术资料及工程质量检验标准等文件齐备。(1)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工艺流程图。(2)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基本设计图纸,计算公式及文字说明。(3)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施工设计图纸及工程变更通知单等。

2、(4)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设备选型,技术性能图纸资料和设备清单。(5)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文件和验收单据。(6)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3、检查工具、材料及通信器材设齐备。(1)对讲机3套、电源充足。(2)手电筒6把及手提照明2具。(3)彩色粉笔3盒。(4)标记用彩笔2盒。(5)卷尺6个。(6)水平尺2把。(7)其他。三、检查内容严格按照高炉联合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工艺流程详图和工程施工设图顺序进行检查,同时还应对照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进行审检。(一)供水泵组1、各个供水泵的型号、技术性能、机座地脚、螺栓紧固

3、、马达对轮安装中心偏差、水泵轴封、水泵叶轮平衡等。2、各个水泵支管法兰连接、布置排列走向、膨胀伸缩器性能、过滤网径安装、入出侧蝶阀各逆止阀方向及严密程度、流量计安装方向和直线段长度、压力计和传感器检测计器、排水和排气阀位置等。3、供水泵组入出侧集水管尺寸、布置走向合理与否、压力计和温度计传感器、排水和排气阀位置等。4、供水泵组管道和阀门的“水锤”冲击承受能力。5、泵房环保工业卫生状况、特别是噪音、排烟、室内温度等是否达到设计标准。6、泵房的维修起吊设备、排水沟和电缆沟、操作安全设施等。7、泵房外部管路防寒、防冻设施。8、泵房主控室的配电室设施、操

4、作控制室的模拟盘面、检测仪表、操作开关柜、PLC控制器、UPS不间断电源、各水泵阀门的就地操作箱、电话联络通迅等设施是否达到设计标准和技术操作要求。1、泵房的柴油机泵安装和运行功能是否达到设计和安装标准。(二)水/水换热器1、换热器的型号、技术性能是否与设计相符,固定机架、紧固轴栓、换热器板片和垫圈的密封是否达到安装质量标准。2、换热器各个支管口径尺寸、布置走向,排列是否合理,膨胀伸缩器安装中心偏差,过滤器网径、方向、流量计安装方向和直线长度,压力计和温度计或传感器安装情况,各支管两侧带限位开关蝶阀性能及严密程度、各个排气阀和排水阀位置,联通支管

5、和调节阀门等设施是否达到安装标准和技术要求。3、换热器入侧集水管口径尺寸,布置排列是否合理,补充水电磁网选型及管道安装情况,排水和排气阀位置,压力计和温度计精度安装位置是否合理。4、换热器二次小管路的明管、暗沟管道排列布置走向是否合理,以及安装质量情况。5、换热器的防雨、棚盖、检修起吊设施、换热器板片清洗位置及有关设施,地沟安全盖板及排水沟等是否满足工艺生产要求。(三)供水干管和主管1、泵房至高炉的管道布置走向、管道敷设是否合理和符合设计规范。2、供水干管的隔热保温情况。3、供回水管的安全设施,特别是管道热膨胀时轴向和径向位移应力消除设施、管道的

6、防寒防冻设施、管道的耐压和严密性试验情况。4、供回水主管布置走向、敷设是否合理,并力求降低管路阻损,尽量减少曲折弯头等非直线管段。5、管道的低端和高端的排水和排气阀位置是否合适。(四)供回水环管和集水管1、供回水环管和集水管安装水平坡度、高点和低点的排气和排水阀位置。2、供水环管和集水管的水平标高是否高于冷却器或串联冷却器组的入口端标高;回水环管和集水管水平标高是否高于冷却器或串联冷却器组的出口端标高,且回水环管和集水管应高于相应的供水环管的集水管标高。3、回水环管和集水管的引出回水管路、位置、布置走向是否合理,其上的流量检测点直线段距离,压力计

7、和温度计位置、调节和切断阀位置以及操作平台、爬梯等设施。4、供回水环管和集水管的各个冷却支管连接接头形式、分布走向、编号顺序、串并联方式、阀门位置,单管压力计、温度计和流量检测点直线段距离等是否合乎工艺要求。(五)冷却器的冷却分路1、冷却器本体的安装质量(包括位置标高、方向、密封状况、连接管布置走向、调控阀门等)是否达到技术标准。2、冷却器的冷却水管联接方式(并联或串联)、布置走向、阀门位置方向、联接钢管焊接情况,软管性能和质量(耐压、耐温、弯折,接头严密程度)以及排气和排水阀位置等。3、冷却水管的单管压力计、温度计、流量计的安装情况。4、炉体各

8、层平台、检漏用的压缩空气、N2、焦炉煤气源的接点以及工业水接头是否齐备。1、各层平台操作空间范围,尤其是更换冷却器时能否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