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劲发力规律

太极拳运劲发力规律

ID:17392353

大小:3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30

太极拳运劲发力规律_第1页
太极拳运劲发力规律_第2页
太极拳运劲发力规律_第3页
太极拳运劲发力规律_第4页
太极拳运劲发力规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太极拳运劲发力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太极拳运劲发力规律太极拳运劲发力规律PostBy:2008-5-58:55:10太极拳的核心是技击,技击的核心是劲力。广大太极拳习练者十分渴望掌握运劲发力规律,使自己的劲运和美观、力发得漂亮。然而由于太极拳传统劲力理论的观点分歧、内容庞杂,广大习练者很难从中系统、全面地掌握运劲发力规律,从而影响了运劲发力水平的是高,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笔者用现代物理力学知识,将人体所受的力分为支撑力、磨擦力,对手的打击力和打击对手的反作用力;将人体发的力分为肢体力、气力和念力;将太极拳运劲发力过程分为产生、运行和发放三个阶段;并根据劲力在三个阶段中的不同特征,将劲力划分为太极力、太极劲和爆发力。

2、人体所发的肢体力、气力、念力叫太极力;传导、运化中的太极力叫太极劲;太极劲以最大值发放出去叫爆发力。本文所述的运劲发力规律,主要是太极劲运行和爆发力发放规律。这些规律主要是对太极拳劲力规律的疏理、归纳、总结,其中有个人体悟,不一定全面,甚至会有错误,恳请批评指正。  一、运动规律  (一)沿路运劲规律  陈鑫的《太极拳经谱》中说“沿路缠绵,静运无慌”。太极拳劲在运行中有一定路径,运劲时首先沿体内路径将劲力传导、运化至技击部位;其次太极劲运化到技击部位后沿体外路径进行圆弧运化。整个过程中,太极劲均是沿着一定的路径运行转化的。体内运化遵循螺旋缠丝、折叠运化、节节贯串规律;体外运化遵

3、循手(劲)走圆弧规律。  1.螺旋缠丝。是指太极劲在传导、运化和整合过程中,有自身的运化路径,运劲时需要沿一定的螺旋轨迹,运用缠丝的方式进行化。不同的拳势有不同的路径和螺旋轨迹,脚腿、胸腰、手臂等部位也有顺缠、逆缠等若干种不同的缠法。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中对此已作详述并附有较直观的缠丝图,在此不再详述。  螺旋缠丝规律,是太极拳运动发力规律中十分重要的规律,因此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中作了特别的强调:“太极拳,缠丝法也。”太极拳习练者必须详加研究,细心揣摩,刻苦练习,才能掌握这一基本规律。在各式太极拳中,有的特别强调螺旋缠丝的问题,有的不提螺旋缠丝的问题,有的对螺旋缠丝问

4、题有不同的表述。但可以肯定的是,螺旋缠线的运动方式仍然体现、贯穿在各式太极拳中。因此不管你习练的是何式太极拳,都不能不对螺旋缠丝规律进行学习、了解和掌握,否则拳技难以提高。  2.折叠运化。是指太极劲在传导、运化和整合过程中,除了运用螺旋缠丝的方式进行运化外,还要用折叠的方式进行传导、运化。折叠运化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脚有折叠,手有折叠,胸腰有折叠,人身所有重大关节部位都有折叠,但“要紧之处,全在胸腰折叠运化”。所以,太极拳习练者必须加以掌握,特别要掌握好胸腰折叠运化规律。  关于胸腰折叠运化规律,马虹先生在《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一书中,将胸腰折叠运化方式分为胸背开合、左右折叠、

5、前后折叠、上下折叠、斜向折叠,并对胸腰折叠的生理机制和这五种折叠运化的基本规律进行了详述。  3.节节贯串。是指太极劲在传导、运化的整合过程中,各组成部位之间劲力传导、运化的基本规律。人体有200多块骨骼,有许多关节,两个关节之间就是一节。因此从骨骼关节的角度看,人身有若干节。节节贯串规律就是运劲时,沿劲路将劲力从一节传导至另一节,节节贯串起来。对节节贯串规律的外型表现特征,陈照奎先生曾作了比较形象的表述,即像毛毛虫运行一样,一节一节地向前涌动。  4.手(劲)走圆弧。太极拳劲在体内按一定路径,通过螺旋缠丝、胸腰折叠、节节贯串的方式传导、运化至技击部位后,在体外,技击部位还要沿

6、一定路径进行圆弧运化。所以太极拳的外型表现特征就是圆弧运动,非圆即弧。只有在发力的瞬间,技击部位才变成直线运动。太极拳要求手走圆弧,不要使其出现凹凸、断续。不出现凹凸就是在走圆弧时,要走得圆,走不圆就出现了凹凸。不出现断续就是走圆时不停留,要连绵不断,停留了就出现断续。那么发力出现直线运动,又怎么继续运动呢?要迅速用小圈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相对做到不出现断续了。  (二)走劲发劲规律  通过螺旋缠丝、折叠运化、节节贯串的方式,将劲运化到技击部位后,按太极拳“引进落空合即出”的要求,在技击对抗中这个劲还不能发,还要等到双方劲接触,我方接劲、听劲、引劲跟劲,使对手劲力落空或断劲时,

7、才能发劲。  1.接劲。接劲简单地说就是在技击对抗中将对手的来劲接住。具体地说,对抗中,对手运劲向我方*近,我方迅速将劲运到手的部位,向对方的手*近,并贴住、粘住对方的手,使接触点不松开,确保我方的劲力与对手的劲力接上。接劲是太极拳技击对抗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技巧,对方的来劲接不住,就谈不上后面的化打问题。是否能接得住来劲取决于接劲的角度、手法及其运行轨迹、来力大小、技术技巧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接劲的角度。对手运劲袭来,不能迎面接劲,否则,我方的劲会与对手劲发生迎面相碰而使接触部位弹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