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作用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作用

ID:17397316

大小:1.01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8-30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作用_第1页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作用_第2页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作用_第3页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作用_第4页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血栓形成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中风、肺栓塞等心、脑、肺循环疾病,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介入性血管形成术后再闭塞的重要因素血小板活化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抗血小板聚集药已作为常规治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Background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流动状态下,止血机制过度激活的一种病理性结局,是血小板、白细胞、内皮细胞等多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用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其原理是损伤动脉内皮,导致其功能紊乱,激活白细胞和血小板,引起血小板聚集,形成混合型血栓,此模型重复性好,误差小,与人体

2、动脉血栓相似。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明显延长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从而说明其有较强的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在正常的循环血液中,血小板处于静息状态,而在某些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血小板可以被激活。血小板激活是指血小板在刺激物(诱导剂)作用下发生的各种改变,如变形、粘附和聚集等,其中血小板的活化聚集是血小板的重要改变形式。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临床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aspirin血小板活

3、化聚集AA途径ADP途径PAF途径阿司匹林TXA2腺苷酸环化酶cAMP促进血小板聚集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PGG2PGH2PGF2PGE2还原酶异构酶前列环素合成酶PGI2血栓烷合成酶阿司匹林腺苷酸环化酶cAMP抑制血小板聚集(-)(-)研究和开发疗效好,新型的抗血栓药物是当代医药界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预防血栓性疾病一线用药。选用何种剂量较为合适,一直是临床争论的问题。阿司匹林验证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的聚集及抗血栓作用探讨阿司匹林的临床治疗量,指导临床用药PurposeReagentsandInstrument阿司匹林(aspirin,ASP)结晶花生四烯酸(arachid

4、onicacid,AA)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腺苷二磷酸(adenosinediphos2phate,ADP)戊巴比妥钠三道电子刺激器,超声血液流量计,四道血液凝聚仪,离心机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A组:0.19%NS作为空白对照组;B-D组:10、20和30mg/kgASP组。大鼠用30mg/kg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后,上述各组份均以0.11mL/100g体重大鼠股静脉注射.给药后15min,分离大鼠左颈总动脉,置两根银制电极,超声探针置远心端,用电刺激器以115mA

5、的直流连续刺激大鼠颈动脉7min,用超声血流量仪记录血栓形成时间(即从刺激开始至颈动脉血流量为“零”的时间,occlusiontime,OT)。观察刺激开始后60min内的血流量变化,如血管仍未栓塞,则以60min作为最大OT。血小板聚集体内试验健康家兔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A组:0.19%NS作为空白对照组;B-D组:10、20和30mg/kgASP组。给药前取血1次,然后按上述分组分别沿兔耳缘静脉给药后,分别于30、60、120和180min取血。各时间点所取血液用3.5mg/mL肝素抗凝(血与抗凝剂的体积比为9:1),收集于塑料离心管中,以900×g

6、离心9min,取上层液即为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剩余血液继以25000×g离心10min取上层液得贫血小板血浆(platelet-poorplasmaPPP)。实验过程中,PRP中的血小板数应控制在约5×108cell/mL。按Born比浊法进行血小板聚集性测定,用PPP300μL调零,于比浊管中加入PRP300μL,分别加入3种诱导剂:AA终浓度0.35mmol/L,ADP终浓度3μmol/L,PAF终浓度7.2nmol/L,并记录300s内最大聚集率。Results组别剂量(g·kg-1)OT(min)对照A组B组C组D组

7、ASP对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x±sn=10)ASP对ADP、AA、PAF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x±s,n=10)组别剂量(g·kg-1)最大聚集率ADP3060120180(min)AA3060120180(min)PAF3060120180(min)对照组B组C组D组临床试验设计1人体内血栓形成很难直接观察到,从而给血栓及抗血栓的研究和疾病的防治带来困难。通过模拟血栓状况来判断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期间患者体内血栓形成与栓塞程度,以此来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前期(潜伏期)体内隐性血栓的存在和发展,其临床意义是十分明显的。本实验用CAST仪形成的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