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

ID:17405058

大小:291.0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08-31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_第1页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_第2页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_第3页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_第4页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主动脉内囊反搏术浙江省人民医院ICU孙仁华历史1953年Kantrowitz等在动物实验中应用弹性管增加主动脉舒张压取得成功。1961年Claus等提出体外反搏1962年Moulopoulos等首次提出主动脉内气囊反搏1968年Kantrowitz首次将该技术用于临床1980年Bregman等首次报道经皮穿刺法置入导管工作原理IABP的工作原理是将一个带气囊的导管置于主动脉,导管的顶端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外接一个反搏泵,心脏舒张时气囊快速充气膨胀,心脏收缩前气囊放气。血流动力学影响主动脉压左室舒张末压:下降25-40%左室做功:下降18-50%心输出量:增加14-20%射血分数:增加代

2、谢的影响冠脉血流:↑增加5-15%脑血流↑肾血流↑→乳酸利用↑氧供↑氧耗↓乳酸产生↓适应症血流动力学不稳者行冠脉介入或CABG心源性休克心脏术后脱离心肺机困难者难治性心绞痛高危患者术前应用难治性心衰急性心梗并机械并发症其他BenchmarkRegistry资料显示从1996年6月到2000年8月全世界203家医院(90%在美国)共有16909例使用IABP病人,适应症情况如下在心导管操作过程中或之后提供循环支持占20.6%心源性休克18.8%心脏手术后脱离心肺机困难者16.1%高危病人CABG术前使用13.0%难治性不稳定性心绞痛12.3%难治性心衰6.5%急性心梗塞合并机械并发症5.5

3、%缺血相关性室性心律失常1.7%为高危外科手术提供心脏支持0.9%。绝对禁忌症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窦瘤破裂其他相对禁忌症不可逆的颅脑损伤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困难的感染患者已有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心律失常引起的心功能不全严重肝脏疾病严重周围血管病变腹主动脉瘤其他临床操作IABP一般由球囊导管和反搏泵两部分组成球囊导管有不同的规格,4.5-12.0F,容积从2.5-40ml,要求容积大于心脏每搏量的50%,一般成人男性使用的是40ml、8.5-9.0F的导管,女性为30~35ml,儿童则根椐体重酌情选择反搏泵:电源系统、驱动系统、监测系统、调节系统和触发系统等。临床操作插管

4、的方法目前一般选用Seldinger法(95.4%),最常见部位股动脉(一般选右侧);也可采用切开法置管。正确位置是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和肾动脉开口以上之间。胸部X线检查可确定其位置。触发参数心电图R波。动脉波起搏波固定频率气囊充排气的调节气囊的充气起点为主动脉重搏波上,距主动脉瓣关闭越近越好;排气点为左室射血主动脉瓣开放前。反搏比例在开始时一般为1∶1,以后根据病情酌情延长。在调节时宜用1∶2的反搏比例,便于观察效果反搏泵正式工作前要做的工作与病人的连线是否接好检查气体是否充足是否连接好电源选定适宜的球囊充气量确定所需触发模式、触发频率、调节充放气时相,然后开始触发工作球囊大小、触发

5、模式、触发频率及充放气时相等,可在反搏泵工作过程中随时调节。IABP应用时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尽早脱机应用IABP后,血流动力学效果在3小时左右后开始明显,12-48小时达到最大,72-96小时后开始下降。3-4天后即可考虑逐步撤机。IABP持续时间5分钟-89天、平均53小时、中位数41小时、最常见24小时CABG围术期预防性置入IABP优于紧急置入北京协和医院心胸外科于洪泉赵传龙等组1(9例)组2(26例) P值围手术期死亡者1(11.1%)17(65.4%)0.007围手术期心梗者013(50%)0.013需要正性肌力药物辅助者4(44.4%)25(96.2%)0.002药物辅助超过

6、12小时者3(33.3%)20(76.9%)0.038平均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h)5.89±7.9460.37±75.790.001在ICU的监护时间(h)16.25±4.37102.44±108.160.044临床疗效评价多数作者认为IABP疗效确切,但缺乏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的证实。1981年OROURKE等和1985年FLAHERTY等分别报道2个小样本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发现心源性休克病人中IABP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室功能和梗塞大小无改善。NRMI2(NationalregistryofMyocardialInfarction2)1994-1998分析临床疗效评价23180例心源性休克患

7、者,总死亡率70%,7268应用IABP(31%),两组患者的基础情况不同,IABP组年龄较轻、糖尿病心衰和中风的发生率低。结果示溶栓加IABP组较单独溶栓或IABP组死亡率有明显下降67%→49%(矫正后)。PTCA后加IABP死亡率反而有轻度升高45%→47%,但无统计学意义。病人特征IABP对照组P值(n=7268)(n=15912)年龄(岁)6774.1<0.001男性60.5%50.5%<0.001既往史:糖尿病29%3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