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加体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doc

腕踝针加体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doc

ID:17422307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31

腕踝针加体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doc_第1页
腕踝针加体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腕踝针加体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腕踝针加体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关键词】腕踝针体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春秋季节,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好发于胸胁、腰腹部。中医称之为“腰缠火丹”,又名“蛇丹”,多伴有神经痛。笔者自2003年4月~2007年5月经过临床观察,运用以腕踝针为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59例为门诊和住院患者,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1]的诊断标准,按时间先后随机分为腕踝针组(腕踝针加体针)和对照组(体针)。腕

2、踝针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0~78岁,病程10~60d。对照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43~75岁,病程15~40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腕踝针根据带状疱疹神经痛部位制定,疱疹发于头面部,取上1、上2,疱疹发于颈肩部,取上2、上3、上5、上6,疱疹发与胸胁、腰背部,取上2、上3、上4、上5、下2、下3下4、下5。体针取穴风池、曲池、外关、合谷、血海、阳陵泉。在腕踝针进针点,选已消毒的28~30号1.5寸不锈钢毫针,皮肤常规消毒

3、,针与皮肤成角15~30°,快速刺入皮下,然后将针平放,使针身呈水平位沿真皮下进入约1.2~1.4寸,以针下有松软感,但无酸、麻、胀、重感为宜,不捻针,体针取30号不锈钢毫针直刺进针,得气后留针30min,病程较长者可适当延长,每日1次,10d为1疗程。  2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痊愈:神经痛消失;显效:神经痛明显好转;好转:神经痛稍减轻;无效:神经痛未减轻。  2.2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疗效结果,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略)  注:两组疗效比较P<0.01提示腕踝针组治疗效果

4、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2  祖国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多由于风火湿毒留滞经脉,不得疏散而致。笔者采用针灸穴位治疗,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配曲池具有通经活络,清热泻火之效;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配阳陵泉以调气止痛;血海活血凉血;众穴合用共有清热泻火、增强活血止痛之功效[3]。腕踝针疗法是于腕部或踝部的相应点用毫针进行皮下浅刺,以治疗全身疾患的一种方法。其理论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参考现代医学神经学说而产生的[4]。《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腕踝针疗法把人体分为6区,基本与十二皮

5、部相一致;腕踝部针刺点与身体各纵区具有对应关系,只要在腕踝部各区任一点给予针刺,就能激起身体对应部位的反应,即能使对应区病症起治疗作用。有人认为是针刺特定的穴位,兴奋了人体触压感受器,产生的刺激信息,由C类神经纤维将兴奋传至人体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辨认、整合,发出治疗信息至患处,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5]。本组资料表明,腕踝针加体针组治愈率为80%,总有效率为97.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故腕踝针加体针组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镇痛效果佳,疗程短,可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

6、文献】[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53255.  [2]黄兰菊.带状疱疹的神经阻滞疗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3):1111.  [3]白伟,季奎,许广里.局部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7,27(2):4445.  [4]府强.实用针灸疗法临床大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1:155159.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