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课结课论文

形势政策课结课论文

ID:1742287

大小:30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3

形势政策课结课论文_第1页
形势政策课结课论文_第2页
形势政策课结课论文_第3页
形势政策课结课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形势政策课结课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形势政策课结课论文》题目:如何理解《政府工作报告》将2012年GDP增长目标定为7.5%?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班级:2011级06班姓名:张燕隆学号:201112910606指导老师:王立璋完成时间:2012—5—7如何理解《政府工作报告》将2012年GDP增长目标定为7.5%?生物工程学院2011级06班张燕隆201112910606摘要:各地提交给国家发改委的“十一五”经济增长目标普遍“赶超”中央,“数字出官”的旧观念依然存在。为改善目前GDP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新的政绩考核标准应以增加就业和提高百姓收入为核

2、心。关键词:削减投资政绩考核走出误区正文:据《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的数字表明: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年均经济增长率预期目标为7.5%。而在全国31个省市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预期平均GDP增速是10.1%,最高的达13%,最低为8.5%,普遍超过中央提出的总目标1~2个百分点甚至更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没有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要求,存在误解。为此,国家发改委在4月13日下发《关于请各地区科学确定本地区“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速度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发改委加强对地市州、县市“十一

3、五”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指导,明确省级“十一五”规划中的增长速度指标不得层层分解,避免层层加码,引导各地市州、县市科学合理地确定增长速度目标。一:发展现状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片面追求“以GDP为中心”,只看重修路、修广场、城市亮化等“大工程”,以为盖了几幢高楼、修了几条大路、照亮了几条大街就是一种政绩,却没有看到或是不愿意去管居民区没有路灯等小事,似乎繁华的外表足以掩盖这些小小的缺憾。其实,广大群众最关心的往往是关系到自己生活的一件件小事,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办好了,又何尝不是一种政

4、绩呢?尽管上项目、办企业、搞投资等“大工程”,能加快地方经济增长速度,但如果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容易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给后任者和一方百姓留下沉重的包袱。目前一些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由于过于追求增长速度,过度开发,已经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若再按照较高增长目标的要求进行开发,势必大大超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带来生态环境的更大破坏,削弱我国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副院长陈清泉在今年两会所言,片面追求GDP,不仅可能断送中国的四个

5、现代化,而且可能误导中国经济走向经济殖民化。由于原有的GDP核算制度被认为“结构不甚合理”,担心地方官员不惜一切代价追逐经济增长,所以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呼吁要建立新的GDP核算制度。其中“绿色GDP”核算制度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并已开始了研究制定工作。但由于“绿色GDP”核算制度还没有真正实施,在十几年的潜移默化中,当前GDP增长速度和总量仍然成为衡量各级政府政绩的核心指标。为了使这个指标做得好看,有些地区从基层的乡镇以至于县,都在“造数字”。河南省驻马店某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干部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6、“我们基层干部对GDP已经麻木了,从来没有真正统计过,都是随意报的数字。”二.经济增长理论。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哈罗德和多马为研究经济增长而建立的理论模型,是当代增长经济学中的第一个广为流行的经济增长模型,通常称为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经济增长方式”通常指决定经济增

7、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即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经济增长方式再生产。外延扩大再生产就是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而内涵扩大再生产,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益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水平的提高。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的方式分成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和集约型经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

8、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亚当·斯密论述了分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资本积累使生产者人数的增加,可以促使一国人民的真实财富与收入的增加。此后,李嘉图、马歇尔、熊彼特等也不同程度地对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过分析。继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