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

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

ID:17428584

大小:511.5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8-08-31

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_第1页
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_第2页
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_第3页
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_第4页
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已跃居全国第一位;在我国前三位死因中,不良生活方式及心理因素与传统生物因素之比为:心血管疾病为:45.7%:29.0%中风:43.3%:36.0%肿瘤:43.6%:45.9%Murray分析,到2020年,致残和劳动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为:冠心病、抑郁症、中风和交通意外。WHO(1996)调查我国综合医院求诊者的心理障碍,占就诊者总数的24.2%,最常见的为抑郁症、GAD、PA、神经衰弱等问题,抑郁和恶劣心境为12%抑郁症的躯体症状为3

2、2%,焦虑症的躯体症状超过50%美国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各种情感障碍终生现患率19.3%11.3%重性抑郁发作17.1%10.3%躁狂发作1.6%1.3%心境恶劣6.4%2.5%美国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各种情感障碍终生现患率24.9%17.2%广泛性焦虑5.1%3.1%惊恐发作3.5%2.3%单纯恐怖症11.3%8.8%社交恐怖症13.3%7.9%场所恐怖症5.3%2.8%PTSD8.0%—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年龄组每10万人的%不同人群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一般人群慢性疾病住院病人老年住院病人癌症门诊病人癌

3、症住院病人脑中风帕金森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综合医院易引起抑郁的常见病易引起抑郁的常用药物利血平、α-甲基多巴及其它抗高血压药抗癌化疗药物皮质类固醇及口服避孕药抗精神病药(酚塞嗪类,如氯丙嗪、奋乃静)抗胆碱酯类的杀虫剂酒、巴比妥类药刺激/兴奋或镇静药的撤换致幻药(LSD)通科医师对心理障碍的识别率据90年代我国综合性医院的调查,在1673例连续内科门诊病人中,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达9.7%,就诊的理由90%以上是躯体症状;内科医师对心理障碍的识别率为15.9%,有84.1被诊断为躯体疾病。漏诊

4、的主要原因是内科医师缺少心理训练,而美国的内科医师的识别能力达到60%(2000年)。抑郁与焦虑共病较单病障碍更重的功能损害更大的疾病负担更明显的慢性趋势更大的治疗难度更高的自杀风险更加不良的预后抑郁与焦虑障碍共病抑郁症50-60%与PanicDisorder共病48%与PTSD共病8-39%与GAD共病87%与OCD共病34-70%与SP/SAD共病抑郁焦虑障碍伴发躯体症状的出现频率躯体化可分为三种形式医学不能解释的症状(medicallyunexplainedsymptoms):通过必要的检查

5、仍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如肛门、生殖器痛。疑病性的躯体化(hypochondriacalsomatization):身体不适并过分担忧可能患了严重躯体疾病或病患。心理障碍的躯体表现(somaticdisorder):原发疾病为心理障碍,但临床表现却以躯体症状为主(如抑郁症、惊恐障碍)。冠心病和复发性心梗的危险因素精神压力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日本对40~79岁的人群随访8年,发现精神压力大的人群中:冠心病危险增加2.28倍;中风的危险增加2.24倍;焦虑和抑郁障碍发生率>50%,易患心血管和糖

6、尿病;校正了其它危险因素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1.74倍;男性心血管事件死亡率11.3%(778/6891),女性7.2%(643/8856)。*《Circulation》2002,106:12292003中国AMI康复程序报道264例AMI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焦虑障碍35.2%;抑郁障碍36.5%;心梗后,早期以焦虑为主,一月后以抑郁为主。*《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12:49-53AMI患者合并焦虑障碍与否的预后80例AMI患者,分成两组:甲组30例(37.5%),有显著焦虑障

7、碍,72hr不能控制;乙组50例(62.5%),无焦虑或轻度焦虑,72hr已控制。1、忍受疼痛:甲组100%不能,乙组29.6%不能,P<0.01;2、杜冷丁3次/日以上:甲组82.4%,乙组无,P<0.01;3、心梗范围扩大:甲组30%不能,乙组无,P<0.01;4、Holter监测:复杂性心律失常甲组86%,乙组34%,P<0.01;5、并发症:心衰、休克甲组100%,乙组70%,P<0.05;6、死亡率:甲组53%,乙组4%,P<0.001;结论:焦虑障碍组疼痛难以控制,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8、急性冠脉综合征(ACS)ACS是冠脉内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可有冠脉痉挛所致,或斑块不稳定),或斑块糜烂、血栓形成,阻塞冠脉,导致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ACS起病急,危险程度不一,因此,对ACS宜早期诊断,进行高中低危险分层,及时合理的干预,是减少心血管事件以及死亡的关键。ACS包含1、急性心梗(AMI):Q或非Q型2、ST段抬高的心绞痛(心肌损伤):TNTT(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一过性3、非ST段抬高的心绞痛:初发型、恶化型、静息型(ST段压低、T波倒置)其中2与3统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