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叙事视角与观众欣赏心理_汪献平

电影叙事视角与观众欣赏心理_汪献平

ID:17452644

大小:1.81 M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31

电影叙事视角与观众欣赏心理_汪献平_第1页
电影叙事视角与观众欣赏心理_汪献平_第2页
电影叙事视角与观众欣赏心理_汪献平_第3页
电影叙事视角与观众欣赏心理_汪献平_第4页
电影叙事视角与观众欣赏心理_汪献平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影叙事视角与观众欣赏心理_汪献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05年2月湛江师范学院学报Feb2005第26卷第1期JOURNALOFZHANJIANGNORMALCOLLEGEVol26No1电影叙事视角与观众欣赏心理汪献平(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北京100024)摘要:在观影过程中,不同的叙事视角决定了观众不同的接受方式和审美效果,二者存在着相互引导与制约的关系。全知视角以貌似客观的故事呈现实行隐蔽的主观操纵,使观众进入幻觉认同的世界。另一方面,不同的限制视角则以不同的信息传达,影响和制约着观众的接受视野和观影态度。关键词:叙事视角;观众心理;

2、全知视角;限制视角中图分类号:J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702(2005)01-0039-07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讲述一个故事,首先遇到事试图的枢纽,它错综复杂地联结着谁在看,看到何的问题就是:谁在讲述故事?从哪个角度来讲?这是人何事,看者和被看者的态度如何,要给读者何种召建构一个文本的最基本前提。对一个故事的叙述采唤视野。这实在是叙事理论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2](P191)用不同的叙事视角,其结果会截然不同。正如摩里塞题。叙事视角的至关重要,决定了我们对观众特所言:选用何种叙

3、事方式绝非小说的一个形式特欣赏心理的把握和开掘无法绕过这块阵地。征而已。它决定小说的整体结构,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当然,与文学叙事中较为明确的视角指向有所不[1]定读者的接受方式和审美效果。故事文本的不同同,电影叙事中由于摄影机这一特殊的视点机制的建构意味着与读者建立起不同的叙事关系,必然又影存在而打上了特殊的叙述特征。在小说中,尽管某些响着读者参与本文建构的不同介入程度。二者存在叙事看起来似乎没有叙述者,但这不过是一种叙事策着一种不可否决的互相引导、互相制约的关系。略而已。对电影来说,作为一门以视听而非文字为载按

4、照杨义先生的解释,叙事视角就是一部作品,体的艺术,它不必一定具备一位实际的说话者或听话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叙述角度的者,看起来好像是事件在自我讲述。里蒙凯南更是生成,是作者有意创造和设置的,旨在引导、提示和组把这种风格称为摄影机-眼睛叙事,将叙事者的作织观众进入叙事网络及洞悉故事含义的虚构角色。用减至到观察或记录的最低程度。可这并不意味着就接受角度而言,电影叙事比其他任何门类艺术的叙电影就真的是一种无主体介入的影像客观呈现,影事都更强调接受主体的作用。镜头的组接、时空的转像结构不论其呈现怎样的

5、外在形式,它都涉及到那个换、事件信息范围的框定、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无不受隐含的叙事者(他通过那经由他的评价而讲述出来的影片叙述人视角的制约和牵引。同样,影片本文中的故事明确自己的位置)的行为,同时还涉及由于叙事全部叙事元素和叙事手段都体现着叙述人的目光所者所处的位置及观众赋予叙事者的位置而唤起的想[3]向和旨意所归。叙事角度是一个综合的指数,一个叙象活动。客观的影像背后隐藏着的那个潜在的叙收稿日期:2004-10-12作者简介:汪献平(1976),女,安徽霍山人,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博士生,从事美学和电影美

6、学研究。40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第26卷述人,无形中是在制约和引导着叙事进程,提供、组织的幻象,而且是事物发展范围的幻象一个潜在的甚至是强加给观众特定的叙事信息,引发观众不同创造性想象;因为,它似乎是观者自己的创造,是直接[5](P323-324)的心理深层反应。这是个不容否认的事实。的视觉体验,是一个梦的现实。为方便起见,我们采用了文学叙事学上的术语,无独有偶,电影理论家博得里亦认为电影机制是也将电影叙事者的视角分为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两对观众的某种欲念的想象性解决。黑

7、暗的影院、观众种,并以此出发,来探讨这两种叙事视角作为具体本相对的消极状态、强制的静止不动,还有光影闪动的文的叙事机制所呈现出的特征和给予观众的不同心催眠效果,都与做梦时不无相似之处。理反应的功能。麦茨更是把电影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以弗洛伊德对梦的运作过程的描述与拉康对镜像阶一、全知视角与二次同化段的描述为依据,来研究画面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类全知视角,又被热奈特称为零视角,是指影片叙比。他认为电影的实质在于满足观众的欲望,因而影事本文中没有一种明晰可辨的叙述人声音,叙述者片结构应当间接地反映无意识欲望的

8、结构。不是影片中的人物,不参与事件进程。这种叙述视角(一)一次同化:想象的世界视野广阔、视角转换灵活自如,可以自由地出入时空,弗洛伊德于1900年发表的梦的解析,为精神不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正如里蒙凯南所述:全分析学奠定了基础,也给电影理论带来了决定性影知叙述者熟悉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感情活动;了解过响。其学说的核心是无意识理论。他认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