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俗语修辞及其英译

《红楼梦》中的俗语修辞及其英译

ID:17453197

大小:677.6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9-01

《红楼梦》中的俗语修辞及其英译_第1页
《红楼梦》中的俗语修辞及其英译_第2页
《红楼梦》中的俗语修辞及其英译_第3页
《红楼梦》中的俗语修辞及其英译_第4页
《红楼梦》中的俗语修辞及其英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红楼梦》中的俗语修辞及其英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红楼梦》中的俗语修辞及其英译①冯全功内容提要:本文对比分析了《红楼梦》中叙事话语和人物话语中俗语修辞的英译以及各家译文的优劣得失,旨在强调俗语修辞的英译要再现出作者或小说人物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传达俗语修辞的哲理内涵,同时还要注意体现俗语本身的俗语性,如韵律优美、形式对称、语言简洁、思想深刻等,从而在译文中实现俗语修辞之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关键词:《红楼梦》俗语修辞修辞哲学俗语性修辞哲学是广义修辞学的重要话题之一,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内涵,既可指修辞本身的哲学维度,如论辩修辞、同一修辞,又可指

2、修辞话语的哲学内容,如对立修辞、女性修辞。俗语修辞(富含哲理的俗语)也是修辞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话语发出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人的精神建构。俗语是由群众所创造,并在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286l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通的定型化语句,简炼而形象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与思想智慧。有经验的作家对民间俗语往往情有独钟,信手拈来,按头制帽,点石成金,使之成为作品语言的一道亮丽风景。《红楼梦》中的俗语便是如此。周中明认为,“如果说,《红楼梦》是我国封建时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顶

3、皇冠的话,那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运用的许多民间俗语,可以说就是这顶皇冠上的璀璨的明珠”。当然,这些明珠并不是随便点缀的,而是巧妙镶嵌在皇冠之上,正所谓“在《红楼梦》中,民间俗语不是游离于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性格之外,不是作为黏附在它们的外表上的一种美丽的装饰品,而是像人体的血管和神经一样,非常自然地、有机地渗透在整个《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性格之中,共同成为造就《红楼梦》这个伟大的艺术瑰宝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④。《红楼梦》中的俗语修辞不仅体现了小说的艺术性,而且也承载着小说的思想

4、性,是小说修辞哲学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作者或话语发出者的精神构建,具有深刻的民间智慧与人生哲理。一、《红楼梦》中俗语修辞的人生智慧俗语是民间智慧的结晶,一旦运用到文学作品创造中,便可称之为俗语修辞。《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这和大量俗语的运用也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人物话语中的俗语修辞,多与小说的主旨密切相关。如秦氏I临死前给凤姐托梦时所说的一段话:秦氏道:“婶娘,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

5、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不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保常的⋯⋯”在这短短的一段对话中,共出现了五个俗语(皆为秦氏所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乐极生悲”,“树倒猢狲散”与“否极泰来”。这些俗语“不仅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客观规律,而且它本身也就是《红楼梦》故事情节发展的一条重要的指导线索”。首先看一

6、下这些俗语中的人生智慧或曰“客观规律”。“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是人民大众根据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总结出的质朴真理,指事物发展到极致都会向它的反面转化,具有很强的阴阳消长与阴阳变易的意味。其与“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等包含的哲理基本一致,暗含了物极必反的客观必然性。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强调“勿太过”、“过犹不及”,崇尚中庸之道的原因。我们也可用《道德经》中的“反者道之动”,即反(包括返回、相反等)是道之运动的根本规律,来概括这些俗语的哲理内涵。冯友兰曾说,中国人历来深信这个理论(“反者道之动”或日物极必反),经常提醒自

7、己要“居安思危”(“登高必跌重”),另一方面,即使处于极端困难之中,也不失望(“否极泰来”)④。“否极泰来”源于《周易》中的泰卦与否卦,也是物极必反之意。严格而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更多是“泰极生否”之意,但原理与“否极泰来”完全相通,都是阴尽阳生、阳尽阴来的阴阳之道。中国人善于根据自然现象,通过比兴思288I维,总结出一些哲理化的俗语,充满了辩证思想,与黑格尔所谓的“否定之否定”有异曲同工之妙。《三国演义》的开卷语“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虽有历时循环论的倾向,但也暗含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或

8、物极必反的朴素辩证法,与秦氏所谓的“荣辱自古周而复始”理趣相通。作为民族思维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俗语既是一种警告(泰极生否),又是一种希望(否极泰来),蕴含着丰富的哲趣。作者借秦氏之语主要是为小说的主旨情节奠定基调,同时对塑造秦氏的形象也起一定的作用。《红楼梦》的主旨之一便是封建家族的挽歌,描写的是四大家族(主要是贾家)由盛而衰的过程。元春省亲时贾家达到了极盛(至少在表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