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中药对10株大肠埃希菌产酶临床株体外抗菌的实验观察.doc

四种中药对10株大肠埃希菌产酶临床株体外抗菌的实验观察.doc

ID:17462683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9-01

四种中药对10株大肠埃希菌产酶临床株体外抗菌的实验观察.doc_第1页
四种中药对10株大肠埃希菌产酶临床株体外抗菌的实验观察.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四种中药对10株大肠埃希菌产酶临床株体外抗菌的实验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四种中药对10株大肠埃希菌产酶临床株体外抗菌的实验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所选4种中药的水提取物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临床株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H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中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五味子对产酶大肠埃希菌临床株的抗菌作用最好,黄连次之结论:五味子黄连对产酶临床株有抑制作用,为进一步开发新中药抗菌药物提供了前期的依据。关键词中药大肠埃希菌临床株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是临床标本中最常分离的致病菌,由于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比率越来越高,使临床治疗选药困难而倍受关注【1】。中药抗菌有着悠久的

2、历史并具有多数抗生素所不具备的优点。因此我们选择了四种中药对大肠埃希菌产酶临床株进行体外抗菌试验,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1.1.1 实验菌株 由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微生物室提供,并经上海复星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1.1.2 质控菌株: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3进行质量控制监测。1.1.3 药品和培养基 药敏纸片和MH琼脂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中药购置陕西百姓乐医药连锁公司。配制按说明书及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1.2实验方法1.2.1中药水煎剂制备 取上述4味中草药,分别称重,切细磨碎,加1

3、0倍量水,浸泡1h,用微火加热煮沸30min(注意添加蒸馏水),过滤。药渣再加同量的水,加热100℃30min,过滤,将两次滤液合并,蒸发得浓缩液浓度为1kg/1L,灭菌后备用。1.2.2菌悬液的制备(直接菌落法): 挑取培养18~24h的纯菌,用无菌生理盐水调试至0.5麦氏比浊单位,其含菌量为1.5×108CFU/ml,再1∶10稀释,使其含菌量为1.5×107CFU/ml菌悬液,备用。1.2.3ESBLs的检测在MH琼脂上分别贴上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及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纸片。置于37℃,16h后观察结果,任何一组纸片加克拉维酸比不

4、加克拉维酸的抑菌环直径大于5mm的为阳性,否则为阴性。用大肠杆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分别做阴性、阳性质控对照。1.2.4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采用NCCLS(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推荐的琼脂二倍稀释法,将M-H琼脂培养基配成含生药量50025012562.531.2515.637.813.911.95mg/ml共9个药物浓度。第9和10为对照。用1微升移液器点种,每点含菌104个,35℃培养18~24h,次日观察结果。2结果4种中药中对10株临床菌株的抑菌作用见下表表1 中药抗菌试验平板号1234567

5、8910含药MH琼脂(ml)303030303030303030302药液稀释倍数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含药量(mg/ml)50025012562.531.2515.637.813.911.95-菌液(ul)11111111-1表2四种中药对1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MIC的测定结果(mg/ml)含药量(mg/ml)黄连黄柏五味子黄芩50000002500800125120862.5901231.25008015.6300107.8100003.9100003讨论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使

6、细菌的耐药性增强,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在医院的各类感染中,革兰阴性细菌仍是主要的感染菌,而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为多[2]。目前针对非产酶大肠的中药研究较为普遍,但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临床菌株的中药方面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为开发中药抗菌药物提供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实践依据。从表2中可见黄连对9株实验菌的MIC为62.5mg/ml,五味子对8株实验菌的MIC为31.25mg/ml,可见五味子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临床株抗菌作用优于黄连,黄柏和黄芩。而五味子属于收涩药,因此中药对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临床株的抗菌活性和中药的主要功能并

7、不一致。中药中不含酰胺键,ESBLs对其就没有水解作用。加上中药的成分复杂,用药后与动物机体有多种作用机制,除了直接抗菌作用外,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诱导自身抗菌活性等作用。一般在临床不易形成耐药。本次实验预示了五味子和黄连可能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是上述实验仅仅是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只是将药物与致病菌直接接触,也仅能反映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由于没有机体的参与,并不能完全说明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因此我们还将继续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设定客观的观察评价标准,进行研究和探讨。参考文献1张 敏,张迎春.产β-内酰胺酶菌株感染临床治疗选药研究[J].临床荟萃,2

8、005,20(10):576-5772古东东等.临床标本细菌分离及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华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