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课改同行 促“差生”转化.doc

与课改同行 促“差生”转化.doc

ID:17483145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9-02

与课改同行 促“差生”转化.doc_第1页
与课改同行 促“差生”转化.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与课改同行 促“差生”转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与课改同行 促“差生”转化新课程改革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转差”工作也被摆在了教育的突出位置。对于后进生这个特色的群体,教师们可从科学家、教育家爱迪生、达尔文、郭沫若等中外名人的故事中开启教育的方法,或以张海迪、钱梦龙自强不息的一代骄子的事迹激励其成才。在默默的实践与期待中,有朝一日,“差生”——在传统教师眼中的“丑小鸭”,必定会成为漂亮的“白天鹅”。一﹑挖掘宝藏,捕捉闪光点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有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在我们的面前有一块掺着碎石子的劣质土壤,它既不会叫人高兴,也没有希

2、望提供起码的收成,可是来了一批地质工作者,经过一番勘探,结果在地下深处发现了巨大的宝藏。教师也应当在“差生”身上进行勘探,去发现其深处的宝藏。人力资源的开发与自然资源开发有着相似的道理,发现了宝藏,就产生了热爱“差生”的情感,也就找到了教育的方法。要用真诚的关心、尊重和爱护,来医治“差生”心灵的创伤,开启兴趣的大门,使其敞开心扉告诉教师连家长也不愿吐露的心声,捕捉差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树立信心,使“差生”消除“我不如别人”的自卑感,改正缺点,奋发向上。二﹑降低要求,激发自信心“差生”往往都缺乏或失去了自信心,心理上产生了自卑感,特别是由于那些行为习惯和心理原因

3、引起的,更是对学习缺乏兴趣,显得被动,注意力不专注,参与不积极。鉴于此,执教者应先向他们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当他们完成这一要求后,再提升一级台阶,提一个稍高的要求,如此推进。“差生”在完成了尝试的意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我欣慰的同时,又会促使他们产生积极主动的行为,当目的达到后又会进一步激发自信心。如此的“小步子,低重心,缓坡度”的转差法,使“差生”蕴藏在内心并沉睡的自信心和荣辱感就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妙法”中被唤醒、提升并得以升华。三﹑平等对待,重用促转化品德修养高,学习成绩好,机敏,聪颖……具有这些优秀品质的好学生人见人爱。而学习成绩不好、基础差、纪律松散

4、……面对这些差生,“你爱咋做就咋做”——听之任之;“你怎么屡教不改”——气愤、不满;“你给我找找你身上的优点”——失望;“去,站到教室后面去”——惩罚;“给你设一个专座,别带坏别人”——隔离。如此简单、粗暴的态度,与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要么放弃学生、放任自流,使他们失去转化的机会,要么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永远消沉,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久而久之,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矛盾重重,究其原因,大都是教师没有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位学生所致。有经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发现,有一类“差生”争强好胜,重情义,讲义气,他们的身后经常跟着一帮学生,甚至优秀学生也跟在

5、了后面。这类“差生”最大的优点是组织能力强、有向心力、感召力,有威信,教育者应根据他们的特长大胆“提拔”、培养并重用。这样做,既有利于规范和约束差生的行为,尤其在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过程中塑造自我,又能使其产生对教师的高度信任感,增强亲和力,克服自己的弱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我管理、勤奋学习的行列中。四﹑张扬个性,促特长发挥2对于有丰富情感的人来说,有共性,也有个性,因为个性的差异,学生的爱好、需要、兴趣自然就有差异。如同工厂流水线出的产品,虽然型号、规格相同,有时因种种原因,质量却不尽相同。教育只有适应这种差异性,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尤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6、,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学原则的贯彻落实,教师要在每个学生的身上发现爱好和特长的一面,找出他们作为人发展的“机灵点”,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们的天赋素质。在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的载体中,如书画展、各种兴趣小组、演讲、比赛、征文、联欢会,都要不失时机地为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提供张扬的舞台。五﹑扬长避短,巧治薄弱点“优生”和“差生”是相对而言的,“优生”再优也有缺点,“差生”再差也有优点。因此,教师应该用“相对论”的观点来评价他们,巧治薄弱点,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学生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传统的教育方式给教师们形成的偏激顽疾,优生的缺点往往被掩盖、被疏忽、

7、被原谅和被袒护,孰不知小的缺点也可能造成大隐患。而“差生”的小缺点被当成“大问题”,大加批评、讽刺、挖苦,在心灵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教育专家说“失去爱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教育”,这种惨痛的教育方式应休矣!教育者应该运用显微镜的原理扩大“差生”的闪光点,用平面镜的原理捕捉学生的动情点,用三棱镜的原理抓住折射点,抓反复,反复抓,持之以恒,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态度,“扶上马,送一程”,使他们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多年来,我一直认为教育就是服务,教师就是一个细致入微的服务者,教育的服务是公正的﹑平等的。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让自己教育的对象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