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多层框架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常见的问题

浅述多层框架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常见的问题

ID:17546969

大小:16.4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3

浅述多层框架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常见的问题_第1页
浅述多层框架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常见的问题_第2页
浅述多层框架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常见的问题_第3页
浅述多层框架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常见的问题_第4页
浅述多层框架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常见的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述多层框架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常见的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述多层框架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常见的问题   梁、柱的截面尺寸的选择是框架结构设计的前提,除应满足规范所要求的取值范Χ,还应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以达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柱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û有屈服,节点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目的,即规范所要求的“强柱弱梁强节点”。  二、框架计算简图不合理   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置较深,在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将基础拉梁按层1输入。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ll类:层高33m,基础埋深基础高度,室内外高差。根据《抗震规范》第条,在8度地

2、震区该工程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二级。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  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简图是不妥当的。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的拉梁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一XX)第条规定,框架结构底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盖顶面的高度。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剪力的首层层高为H1-4——=,层2层高为,层3、4层高为。根据《抗震规范》第条,框架柱底层柱

3、脚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配筋。  三、框架柱配筋的调整  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有时电算结果为构造配筋,但是实际工程中均不会按此配筋,因为在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所受的扭转剪力最大,同时又受双向弯矩作用,而横梁的约束又较小,工作状态下又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所以其震害重于内柱,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框架尤为明显,因此应选择最不利的方向

4、进行框架计算,另外也可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计算后比较同一侧面的配筋,取其较大值,并采用对称配筋的原则,为了满足框架柱在多种内力组合作用下其强度要求,在配筋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角柱、边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下会产生偏心受拉时,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大25%;框架柱的配筋可放大~倍,其中角柱倍,边柱倍,中柱倍;框架柱的箍筋形式应选用菱形或井字形,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对于二、三级框架的底层柱底和底部加强部λ纵筋宜采用焊接,且当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并应焊接。  另外多层框架电算时常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当多层框架水平尺寸

5、和垂直尺寸较大以及地基软弱土层较厚或地基土质不均匀时,可以适当放大框架柱的配筋,且宜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基础梁,其配筋不宜按构造设置,应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  四、框架梁裂缝宽度、斜截面配筋调整   在满足梁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情况下,仍需在计算配筋后进行梁的裂缝宽度的验算和满足梁端斜截面“强剪弱弯”条件下的梁端配筋调整。   (一)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和调整的办法  框架梁的裂缝宽度验算往往被工程设计人员忽视,对此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二是钢筋的级别和直径。由于混凝土等级与钢筋的级别有一定的“依赖关系”,

6、因此对于普通的混凝土构件,混凝土的高等级对减小梁的裂缝宽度影响不大,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加大梁的配筋率或增大梁的截面尺寸的方法来减小梁的裂缝宽度。另外需注意在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结构建模中的荷载输入时,一定要将恒、活载数值分开输入,以便进行内力组合和裂缝宽度的计算,不要贪图省事而将恒、活载合并输入,以防止梁、柱内力计算错误,致使所绘制的施工图不能使用。   (二)梁端斜截面的配筋调整  框架结构设计中,宜满足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的梁端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规范要求,即“强剪弱弯”。在具体设计和梁配筋调整时,可采用以下方法:(1)不放大梁端负弯矩钢筋而加大梁的跨中受力钢筋(一般放大~倍)(2)梁

7、端箍筋的直径可增加2mm;(3)支座处尽量不设置弯起钢筋,宜利用箍筋承受支座剪力。   (三)在电算中合理、准确运用弯矩的调幅  规范规定只有在竖向力作用下梁端弯矩可调幅,水平力作用下梁端弯矩不允许调幅,因此在计算时必须先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调幅后,再将水平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叠加。在此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将梁端的固定弯矩调幅后,再进行力矩分配;二是将由力矩分配法算得的梁端负弯矩直接乘以调幅系数。  五、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