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元宵节习俗来历

细说元宵节习俗来历

ID:17600906

大小:15.0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3

细说元宵节习俗来历_第1页
细说元宵节习俗来历_第2页
细说元宵节习俗来历_第3页
资源描述:

《细说元宵节习俗来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细说元宵节习俗来历  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对此人们充满喜悦和期盼,所以普天同庆,也是春节最后的狂欢。以下是聘才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细说元宵节习俗来历,希望大家喜欢!细说元宵节习俗来历  2月16日,苏州街头颇具特色的各类喜庆元宵彩灯深受人们的青睐。新华社发(王建中摄)  新华网天津2月20日电(记者周润健 蔡玉高)21日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据专家介绍,已有XX多年历史的元宵节,很多习俗均有独特的来历。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元宵节始于西汉。在平定“诸吕之乱”后,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

2、来之不易,将平乱的农历正月十五这天定为与民同乐日。古时正月又称“元月”,夜又称“宵”,所以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元宵节。后来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赵之珩说,猜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于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来源于民间口谜,三国时候盛行猜谜。到了南宋,谜语变成元宵节里的游戏方式。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缤纷的花灯之上,供人猜射,称为“灯谜”。明清以后,灯谜已发展成为城乡人民在年节,特别是元宵节不可缺少的文娱活动形式。  正月十五,除了闹花灯、猜灯谜,吃元宵之外,在民间还有耍龙灯、舞狮、踩高跷等习俗。  赵之

3、珩介绍,“耍龙灯”也称“舞龙”“龙灯舞”,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娱乐活动,在汉代就已相当普遍,唐宋时期更为常见。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创造,“耍龙灯”现已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  舞狮是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三国,盛行于南北朝。舞狮在中国有“北方狮子舞”和“南方狮子舞”之分。如今狮子舞不仅在喜庆节日出现,还登上了舞台。作为杂技节目的狮子舞深受中外观众的赞赏。  “踩高跷”原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化了装的表演者足踩三、四尺高的木跷,手执扇子,进行有节奏的舞动。《列子·

4、说符》中就有高跷的记载,唐宋时踩高跷已经很盛行。  民俗学家称“闹”元宵是春节后全民狂欢  新华网沈阳2月20日电(记者魏运亨)21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乌丙安教授说,传承了两千多年的“闹”元宵是春节后形成的一次万人空巷的娱乐高潮,人们赏月观灯,竞猜灯谜,大耍“百戏”,尽可狂欢。  乌丙安说,农历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早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东汉明帝笃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

5、敬佛,并令官府百姓都挂灯。祭祀、礼佛、民俗三项活动叠加,使元宵节越过越热闹,规模越来越大,节庆时间越来越长。汉代仅1天,到唐代已变为3天,宋代则长达5天,明代更是从初八点灯到十七落灯整整狂欢10天。清代节庆时间虽然有所缩短,但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乌丙安说,除夕和正月初一过大年,虽然是中国人最重视的全民节日,但传统上是以家庭为单位欢度的,而且祭祀祖先神灵也强调庄严肃穆。元宵节则不同,它是所有传统民俗节日中唯一以“闹”(欢乐热闹)为核心内容的,讲究的是走出家门普天同乐。封建社会平素不允许抛头露面的年轻女性,元宵节也可以在灯火下载歌

6、载舞,甚至会一会情人  乌丙安指出,除了汉族之外,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回族、锡伯族、藏族、纳西族、瑶族、畲族、布依族、黎族和仡佬族这16个少数民族,也过元宵佳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