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基础ppt课件

儿科学基础ppt课件

ID:17651044

大小:1.03 MB

页数:85页

时间:2018-09-04

儿科学基础ppt课件_第1页
儿科学基础ppt课件_第2页
儿科学基础ppt课件_第3页
儿科学基础ppt课件_第4页
儿科学基础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科学基础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儿科学(Pediatrics)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 方建培Email:jpfang2005@163.com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儿科学的定义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儿科学的任务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存质量儿科学的范围涉及小儿时期健康和卫生的所有问题1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2临床疾病的诊疗技术3疾病的预防技术4疾病的康复技术●预防儿科学●发育儿科学●临床儿科学:心血管、血液、神经、肾脏、内分泌、遗传▲围产医学▲新生儿医学▲青春期医学第二节儿科学的特点基本特点:⑴个体,性别和年龄

2、差异⑵可恢复性强⑶自身防护能力差基础医学解剖:身体上下部量的比例、肝脏功能:心率、呼吸、血压病理:肺炎(成人)、支肺炎(小儿)免疫:sIgA,IgG心理:从无到有,从初级到高级临床医学疾病谱:先心(小儿)、冠心(成人)急淋(小儿、成人完全不同)临床表现:反应特殊、感染→败血症诊断:代诉治疗:剂量计算、生物医学模式预后:“来得快、好得也可以快”预防:成人的疾病应从小儿开始预防第三节各年龄分期小儿年龄分期的依据解剖、生理、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具有年龄的规律性小儿年龄分期的目的认识不同年龄的特点,制定适合小儿生长发育和疾病防治要点㈠胎儿期(periodo

3、fembryodevelopment)胎儿早期:<12周,各系统器官形成胎儿中期:13~28周,器官增大,功能发育,28周形成肺泡胎儿晚期:29~40周,肌肉发育,脂肪积累㈡新生儿期(Neonatalperiod)时间:脐带结扎至足28天特点:宫内生活→独立个体措施:帮助适应环境,防治各种新生儿疾病,降低死亡率,开始计划免疫※围产期:(PerinatalPeriod)时间:胎儿足28周至生后7天㈢婴儿期(Infancy)时间:从出生至滿1周岁特点:⑴生长发育最快⑵营养性疾病多⑶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均易感措施:⑴营养食品⑵预防感染、计划免疫㈣幼儿期(

4、Toddler’sAge)时间:1周岁~3周岁特点:⑴生长发育稍慢⑵活动范围增大,智力发育快⑶创伤、中毒机会增多,易感措施:⑴喂养⑵预防创伤,中毒;传染病,感染病的防治㈤学龄前期(preschoolAge)时间:3岁~小学前(6~7岁)特点:⑴体格发育更慢⑵智力进一步发育措施:⑴道德品质培养⑵防感染,风湿、肾炎等免疫紊乱(六)学龄期(schoolAge)时间:6~~7岁至12~13岁特点:⑴体格生长渐达成人(生殖系统除外)⑵近视,龋齿⑶精神、情绪、行为教育(七)青春期(pubertystage)时间:女11~12岁,男13~14岁开始特点:⑴生长

5、速度达第二次高峰⑵身心健康教育第二章生长发育生长: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的成熟第一节生长发育的规律生长发育的特点:1.连续的、有阶段的过程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3.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4.个体差异一般规律由上到下:远动发育(头→坐→站)由近到远:远动发育(臂→手,腿→脚)由粗到细:手掌→手指由简单到复杂:划线→圈→图由低级到高级:思维插新版图插新版图第二节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一、遗传因素生理:肤色、面型、身材、性发育的迟早、营养需求、疾病易感病理:遗传病、

6、代谢病、染色体畸形二、环境因素营养:宫内、生后疾病:急性感染、慢性疾病、先心孕母情况:孕早期病毒感染、药物、射线、营养生活环境:居家、生活习惯、科学护理良好的教养、合理的锻炼完善的医疗第三节体格生长㈠体格生长的规律和测量1.体重⑴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⑵出生时(3kg);6个月(7kg);1岁(9kg);2岁(12kg)计算公式:<6月:出生体重+月龄×0.7(kg)7~12月:6(kg)+月龄×0.25(kg)1~12岁:[年龄(岁)×2+8不同年龄的体重测量方法2.身高(长)⑴头顶至足底的长度⑵出生时(50cm),1岁(75cm),2岁

7、(87cm);2岁后每年6~7cm2~12岁公式计算cm=年龄(岁)×7+75不同年龄的身高测量方法头围⑴以皮尺绕头一周的距离,反映脑的发育(2)测量法:枕骨粗隆,眉弓上缘正常值和临床意义正常值:出生时(34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头围测量的意义:头围小:脑发育不良?头围大:脑积水?4.上臂围⑴间接反映小儿的营养状况⑵5y↓:>13.5cm,营养良好;12.5~13.5cm营养中等;<12.5cm营养不良⑶测量法:肩峰-鹰嘴中点,与肱骨成直角5.身体比例与匀称性⑴头与身长的比例变化规律⑵体型匀称性W/H(体重/

8、身高)等⑶身材匀称坐高/身长:(出生时)0.67、(14岁)0.53甲低、软骨营养不良使下肢短⑷指距与身高:指距+(1~2)cm=身长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