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原发性肝癌病理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原发性肝癌病理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ID:1773530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3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原发性肝癌病理流行病学研究进展_第1页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原发性肝癌病理流行病学研究进展_第2页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原发性肝癌病理流行病学研究进展_第3页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原发性肝癌病理流行病学研究进展_第4页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原发性肝癌病理流行病学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原发性肝癌病理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医药学医学论文题目:原发性肝癌病理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关键词:肝癌病理流行病学  肝癌病理流行病学是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肝癌病理的学科,其为肝癌病因和防治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就世界而言,不论是肝癌高发或低发国家,在尸检中肝癌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1-4〕。  一、病因意义 世界各地肝癌周围肝组织的HBsAg阳性率差异甚大,德国9.52%、苏格兰9.88%、美国35.5%、泰国44.4%、日本55.2%、香港57.8%、新加坡

2、74%、中国大陆80.2%、中国台湾85.7%和印度94%。尽管资料来源和检测方法敏感性的不同,影响非癌肝组织的HBsAg检出率,但至少就一个侧面了解世界各地肝癌与HBV相关性强度并不一致,甚至差距很大。德国、苏格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显示HBV以外的病因更为重要〔2〕。  肝癌中p53基因的突变热点,即在249密码的第三碱基上G∶T→T∶A颠换,导致精氨酸→丝氨酸的变化。这与黄曲霉素B1(AFB1)引起动物实验的突变位置一致,间接支持了其致癌作用〔5〕。邓卓霖〔6〕等研究广西AFB1高、中、低暴露区的HCC标本,发现p5

3、3基因突变热点分别为67%、60%和10%。国内外研究表明,除中国大陆和南非AFB1高暴露区外,在肝细胞癌(HCC)中极少见有p53突变热点。世界各地肝癌p53突变热点依次为:启东8/16例和13/25例、莫桑比克3/10例、重庆6/28例、美国4/37例、台湾3/38例、泰国1/15例、欧洲1/20例,而北京、日本、新加坡〔9〕和英国均未见突变热点。Ozturk等〔7〕从14个不同国家收集的标本,其中包括北美、欧洲、中东和日本等95例HCC均未发现突变热点。以上资料提示除个别地区外,AFB1可能不是肝癌的重要病因。  二

4、、肝硬化与肝癌的相互关系 不同的地区肝硬化合并肝癌率有显著差别。其中低发区较高发区为低;如低发区的美国、德国和英国分别为5%、9.1%和12.3%;而高发区的乌干达、南非、香港、日本和我国大陆分别高达19%、44%、47%、55%和55.9%,以上结果提示在高发区的肝硬化癌变机会比低发区高得多。近来肝硬化并发肝癌率迅速增加。Tana-ka对日本582例肝硬化病人随访26年表明,肝癌发生率从32%增至55%;在意大利25年中从8%增至27%。其增加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检测HCC技术进展,肝硬化病人生存期延长致使暴露于致癌物的机会

5、增加等有关。日本尸检表明,六十年代初HCC和单纯肝硬化病例数相似,而现在HCC病例的远超过肝硬化。过去并发HCC占全部尸检肝硬化的20~40%,现在约为80%,在意大利北部和美国,尸体解剖中观察到相似增高的倾向。日本的许多研究显示,所有随访的肝硬化患者中,HCC的年发生率在6%以上。最近意大利北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平均随访33个月中417例肝硬化患者(62%为病毒性)发生HCC29例(7%)。世界各国肝硬化并发肝癌率不尽相同。欧美地区肝硬化发病率高而肝癌发病率低,这可能与肝硬化类型有关。全国肝癌病理协作组报道73.6%伴发

6、大结节型肝硬化,而大结节肝硬化中肝癌发现率为73.4%,提示肝癌与大结节型肝硬化密切相关,而低发区欧美则以小结节型肝硬化为多。大结节型肝硬化与肝炎关系密切,而小结节型硬化多由酒精引起。但已知的肝硬化类型并非静止不变,随着病变的发展小结节型肝硬化可以转化为大结节型肝硬化。  HCC合并肝硬化的发生率各地报告接近,如肝癌低发区的英、美分别为77%、89.2%;而高发区的乌干达为86%,日本为79%,我国为70~85%不等。然而有少数地区HCC合并肝硬化率低得多。在南非黑人HCC中极少或无肝硬化,Okuda认为这种情况与HCC病

7、因学密切相关。Popper指出爱斯基摩人中HBV感染和HCC均常见,但与其他高发区不同的是并发肝硬化少见,而由坏死炎症引起HCC,这与土拨鼠HCC相似,并认为坏死炎症是一种促癌因子。Pang等在印度尼西亚对1150例各种疾病进行了腹腔镜检查,经组织学证实144HCC例,其中59例(41%)无肝硬化。在食物、肝组织和24小时尿中发现黄曲霉毒素。作者认为非硬化HCC应考虑由曲霉毒素引起。  三、肝癌病理地区差异 过去认为不同国籍与种族病人HCC病理均相同。直至1984年Okuda和Peters交换日本与美国的尸检资料,发现HC

8、C肉眼标本有很大差异,有包膜HCC在美国很少见,而在日本约半数HCC可见到纤维包膜,这种差异亦在临床上反映,包膜良好的HCC生长缓慢,至晚期才浸润门静脉,显像表现亦不同于其他类型肝癌。为此他们和Simson倡议了一种新的HCC大体解剖分类法,按HCC生长模式分为“膨胀型”(有或无包膜)、“播散型”、“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