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旧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浅析

哈尔滨旧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浅析

ID:17750780

大小:18.5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05

哈尔滨旧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浅析_第1页
哈尔滨旧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浅析_第2页
哈尔滨旧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浅析_第3页
哈尔滨旧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浅析_第4页
哈尔滨旧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哈尔滨旧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哈尔滨旧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浅析哈尔滨旧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浅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建设也处于不断地更新中,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至在城市中留下大量的旧工业建筑。哈尔滨作为我国东北重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工业建筑遗产,它们正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抢救工作已刻不容缓。本文在介绍哈尔滨旧工业建筑遗产概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对其保护与再利用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借此加强全社会对旧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循环利用的认识。    我国对旧工业建筑领域的研究大致始于90年代中后期,人们

2、逐渐认识到旧工业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历史、经济价值,开始了一系列可持续改造的探索。  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哈尔滨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得老工业基地,遗存了大量的旧工业建筑,这些建筑见证了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工业化的进程,它承载着城市的记忆。然而,由于近年来城市快速扩张与建设,对旧工业建筑大多采取“大拆大建”的方式,这样的改造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因此如何改造这些旧工业建筑、怎样将历史遗存巧妙地整合到新的空间秩序中正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哈尔滨旧工业建筑遗产概况  早期民族工业和殖民地建筑遗产。  从

3、19世纪末起,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哈尔滨开始出现近代工业,同时出现了第一批工业建筑,例如1900年哈尔滨建立第一家面粉制造公司、1900年的啤酒厂,1902年的哈尔滨卷烟厂等。这期间,哈尔滨的工业发展较快,至1928年已建成了40余家油坊,十几家制粉厂,近20家铁工厂。  解放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  1946年4月,东北民联军解放哈尔滨,党和民主政府对民族工业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扶植政策来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经营活动,并恢复了哈尔滨的工业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的第一个大规模

4、经济建设时期,而哈尔滨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一五时期”在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中,安排在哈尔滨工厂的总数在全国大城市中居第一位。哈尔滨市在“一五”时期进行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加大了重工业的比重,带动了农业、轻工业、商业、城市建设、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当今旧工业建筑的状况。  现存于哈尔滨市的工业建筑及厂房,有百年历史的烟厂、全国著名的量具厂、汽轮机厂、哈一机厂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化,大多数远郊和城市中的国企因经营不善,不能适应社会形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或破产

5、、或搬迁至条件相对较好的其它地区。例如,哈尔滨道里区拖拉机厂现已改建成住宅区。  哈尔滨旧工业建筑的类型  建筑空间的内部形式对建筑改造利用的影响很大,依据建筑的空间特性把旧工业建筑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大跨型”:其支撑结构为巨型钢架、拱架和排架的单层建筑,形成内部无柱的开敞、高大的空间。这类建筑形式常见于重工业厂房、大型仓库等,具有空间高大、结构牢固等一系列特点。例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电机厂等。  “常规型”:是指以框架结构为主的多层建筑,其层高比大跨型建筑低而内部空间却相对开阔。这类建筑常见于轻工

6、业多层厂房,其特点是空间灵活度相对较大。例如哈尔滨帆布厂、哈尔滨棉织厂等。  “特异型”:指一些具有特殊形态的建筑物,如煤气贮藏仓、贮粮仓等。这类建筑由于其生产功能的特殊性造成了其空间形态的特异性。例如哈尔滨粮库、哈尔滨啤酒厂等。  旧工业建筑遗产改造的具体方法  保持建筑风貌、整体改造利用:是指不改变建筑的原来面貌,将原建筑的构造与形式完整沿袭下来,将原有的功能进行改造再利用,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功能需求,并保留工业建筑原有的视觉效果。  设备功能再造:所改造的对象是一些早已停止运作的设施、设备,利用物体原有的

7、特色,经改造并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例如原工厂中的烟囱、高炉等设施,在设计改造中,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搭接形式而将其造成为良好的攀岩登高场地。  利用形体结构:此类改造方法是将原工业建筑作为一种特定的、独立的景观被保留,并不赋予建筑物具体的实用功能。由于设施自身形象具有可利用的潜力,因此再开发设计中,可将原来的工业建筑及工业场地改建成园林景观场所。  重新组织再利用:对于旧工业建筑内部有特色的工业设施或废料产品,可以在再开发中可以经过重新组织再利用做成公共空间中的小品、铺地等。  改造后的功能模式  主题博物馆模式

8、。此模式是将废弃的工厂区、矿区变为充满活力的社区性活动场地。在这方面国外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值得借鉴,例如埃森关税同盟矿业区,改造后成功吸引了众多游览者,典型的包豪斯建筑风格还吸引了众多的艺术、创意和设计公司的入驻。  大型公共休憩空间模式。这种模式往往与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适宜于大规模的废弃工业地段改造,可以充分利用原有厂区整体环境,将其改造成公园、运动场等场所。例如哈尔滨车辆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