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政治哲学毕业论文 王畿哲学的政治向度

政治政治哲学毕业论文 王畿哲学的政治向度

ID:1776415

大小:3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政治政治哲学毕业论文 王畿哲学的政治向度_第1页
政治政治哲学毕业论文 王畿哲学的政治向度_第2页
政治政治哲学毕业论文 王畿哲学的政治向度_第3页
政治政治哲学毕业论文 王畿哲学的政治向度_第4页
政治政治哲学毕业论文 王畿哲学的政治向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治政治哲学毕业论文 王畿哲学的政治向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政治政治哲学论文题目:王畿哲学的政治向度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从政治哲学角度看,王畿提出了“先天正心”之说,把“治心”作为“治世”的逻辑起点和根本依据,同时他认为良知的效用可以扩大到政治生活领域;王畿和王阳明一样,强调“万物一体”作为最好人间秩序的意义及其可能性,倡导个体应该破除“意见”之私并承担社会责任;王畿崇尚王道政治,并认为王道政治之根源在于人心之诚;另外,王畿主张“政学合一”,认为“学”必须有政治的追求和关怀,而“政”应该是“学”

2、的深入和落实。  关键词:王畿;先天正心;万物一体;王道;政学合一  中图分类号:B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1)03—0161—05    王畿(1498—1583),字汝中,别号龙溪,为王阳明座下得力弟子,对王学的传播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王畿一生绝大精力都在传播阳明心学,在阳明逝后延续和传播对良知学的执着信仰。在传播王阳明心学中,王畿的学问体系也得到渐次展开,所以黄宗羲说:“象山之后不能无慈湖,文成之后不能无龙溪。慈湖决象山之澜,而先生疏河导源,于文成之学,固多所发明也。”①王畿对良

3、知学的发明及其人生体验,虽主要还是指向心性向度,然而其对王阳明哲学提出之相关政治问题的阐发,对我们理解作为整体的明代王学政治向度有着重要意义,而这也正如耿定向(楚侗)的评价:“海内如公(王畿)与念庵,虽身处山林,顶天立地,关系世教不小。”②因而,对王畿哲学的政治向度予以阐发,是我们展开对明代王学的政治诠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先天正心与良知政治    明代王学中人的核心念头总离不开“心体”和“良知”。在王畿的思想中,“心体”与“良知”自然贯彻终始,在此基础上,王畿进一步提出“先天正心”之学。“先天正心”意味着将保有

4、良善本体的工夫先验化,使得现实生活中的良善具有先验的根据。  王畿认为:“正心,先天之学也;诚意,后天之学也。”③又说:“良知者,本心之明,不由学虑而得,先天之学也。”④心体或者良知乃先验之本体,是人之为人的基本根据。试想,如能明确并保有先验本体或者人之本根的善良,克制后天各种意念的生发,则各种不当并能导致社会纷争的“奢欲”自然可以消弭,所以王畿说:  吾人一切世情嗜欲,皆从意生。心本至善,动于意,始有不善。若能在先天心体上立根,则意所动自无不善,一切世情嗜欲自无从容,致知功夫自然易简省力,所谓后天而奉天时也。⑤  既然心之本

5、体本是良善,那么个体的道德自觉对于社会治理就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王畿认为:“取诸在我,不假外求,性外无学,性外无治,平天下者征诸此而已。”⑥在这里,王畿把政治问题和心性问题联结起来,将治平天下转化为心性修养工夫。这就是所谓的“化治世为治心”,认为现实政治中的治理问题可以通过道德本体的显现、落实而得以解段性成果,并得到上海大学“211工程”第三期建设项目《转型期中国民间的文化生态》资助。  决,这是明代王学基本的政治理念。关于王畿的治心与治世的辩证思路,彭国翔曾明确提出:“对龙溪来说,心体立根与一念之微工夫的展开,必定由自我通向自

6、我之外的整个生活世界。”⑦我们认为,王畿的“先天正心”,是把“治心”作为“治世”的逻辑起点,为治世提供大根大本意义上的依据。  继承王阳明的衣钵,王畿认为,良知为世间万事之根源,“良知者,是非之心,善恶之则”⑧。良知既可以作为个体道德修养的依据,也能充当解释政治、历史甚至信仰的依据。他说:  先师提出良知两字,本诸一念之微。征诸爱敬而达诸天下,乃千古经纶之灵枢。诸君果信得良知及时,只从一念上理会照察,安本末之分,循始终之则,从心悟入,从身发明,更不从前种种向外寻求,笃其近而远自举,守其易而难自乘。王伯之略、古今之宜、天地鬼神之

7、奥,皆举之矣。⑨  良知在这里,不仅是一种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了,甚至充当了宗教信仰的功能,“良知是圣门斩关立命话头”⑩。人只要笃信良知和笃行良知,发掘和落实个体的道德意志和情感,将无往而不适,“皆举之矣”。而“王伯之略”的政治问题,自然也包含于其中。他曾举孟子与齐宣王之例来说明良知以及致良知对于王者的重要性:  齐宣王自谓好勇、好货、好色,良知未尝不自知,肯将自己所受之病,一一向大贤面前陈说,不作一毫包藏态度,所以孟子惓惓属意于王,以为足用为善,庶几改之,予日望之。譬之病人不自讳忌,明医疗有可用药处。只缘宣王不自悔改,所以竟为

8、世上庸君。若肯遵依孟子之教,改过迁善,即可以俯视诸雄、为王者师,不难也。(11)  王畿认为,齐宣王能向孟子坦承自己的弱点,应该还是意识到“良知”的,也因此孟子认其为可教之人。然而齐宣王不肯悔改自己的错误,不能改过迁善,实际上又将“良知”泯灭了,用王学话语就是没有“致良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