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写作素材的积累

浅谈高中写作素材的积累

ID:17798570

大小:19.9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05

浅谈高中写作素材的积累_第1页
浅谈高中写作素材的积累_第2页
浅谈高中写作素材的积累_第3页
浅谈高中写作素材的积累_第4页
浅谈高中写作素材的积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写作素材的积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写作素材的积累  高中语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单纯靠做题、掌握做题的方法和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素养,包含的是一个人的能力、视野、境界、乃至人格、精神等诸多方面。高中生语文素养最明显的体现,在于写作。要写出一手好文章,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之外,还要有“源头活水”,也就是写作素材。相比较而言,后者更为重要。对于生活平凡、阅历简单的高中生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有效积累写作素材:  一、生活  记叙文写作强调的是有“真情实感”。我们作为个体的“人”存在于这个社会之中,很多“小我”的感情是可以诉诸笔端,反映在

2、写作中的。比如:亲情、友情、思乡之情、怀念童年之情等等。这些素材都直接来源于生活,需要我们用一颗敏感的心去观察、体会和记录。现实中,很多学生埋怨自己的生活圈子狭小,生活经历有限,写记叙文时往往不从生活入手,而是生编硬造一些脱离现实的故事,或是搬来一个名人的故事稍作加工。殊不知,这样写出的文章,因为素材的假、远,很难打动阅卷老师。在平淡的生活中,要保有一颗敏感的心,保持精神世界的丰盈。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素材,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和思考生活。例如学生以“故乡”为题,写自己生活的城市:  文段一:  小时候,虽然知道自己住的地方叫邳州,但也仅仅是知

3、道,并不理解这两个字背后更大的两个字——故乡。那时候,呆在她的手掌上,未曾想过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并且,由于人小,走动的范围也小,竟连它的掌纹也不熟悉。  文段二:  徐州的古旧大半都在这院子里。早间五点就有人搭了炉子烙烙馍,中午就着阳光做针线。上了年纪的人口中的徐州话即使是土生土长在徐州的我也只能听个大概。外婆的院子是老纺织厂的宿舍,曾经年轻的女工现在围在一起拉高了嗓子回忆曾经的苦日子。  文段三:  六年,那条奎河边上不足三米宽的马路,我从小心翼翼走到欢呼雀跃;经过小卖部,因那五角一块的支出,我从节衣缩食到满不在乎;当我发现,自己不再

4、是蹦蹦跳跳地爬到四楼,我便发现,我是真的,走过了六年。  我的初中,是大学的附属中学,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我很少出矿大校园。这三年,西门的玉兰代替梧桐,成了记忆的坐标。我甚至记不清它是什么季节开花。却记得当时微凉的风吹来,拂过我半透明的长袖,将那一树浅粉的烟云吹动,再转个弯,带回扑面的香和颊上淡淡的粉色。可那棵树不在我上学的必经路上,我不是每年都能看到这种景象。有时,迟到的目光里只有满地落花而已。  如果说郁郁的梧桐给了我最初的关爱,这花期颇短的玉兰便教给我美和遗憾。  高中是个地处偏僻的寄宿学校,而我,正在努力去够大学的门槛。如此说来,我

5、对徐州了解太局部,一点也不像个徐州人。老徐州的标志性地点,我没什么具体印象。徐州人引以为傲的小吃,我也只能数得出寥寥几种。更没有老舍对北平的刻骨,连胡同儿根的花草都记得清楚。  这些文章中所描写的生活场景,是大多数学生的共同经历。这几位同学,虽然语言表达能力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联盟同特点:抓住了生活中真实细腻而又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的东西,以此来做文章,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而从亲情、友情等平凡人共有的感情中也可以进一步提炼出包容、理解、感恩、奉献等不同的主题。  二、社会  社会这个大舞台给我们提供了太多具有思考价值、思考空间的史实和现

6、实事件。我们关注社会、历史、民生等等问题,可以扩大视野、提高精神境界,逐渐拥有一种“大我的情怀”,如爱国之情、对于自由民主的追求、对于国民性的剖析等等。这种“大我的情怀”不是简单的喊几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展现一种独特深刻的思考。例如学生以“听话”为题,剖析一些社会问题:  自从我们有了更先进的传媒产业,有了人们喜闻乐见的百姓讲坛,有了文化的传播者于丹、易中天,我们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倾听老祖先的声音。我们热热闹闹地看着电视,翻开各种《心得》,试图从中找出一些实用的待人接物的技巧。  然而,有多少人真正听懂了祖先在说什么?  易中

7、天和于丹是谦虚的,并不敢说自己参透了这些文化的精髓。他们只是文化的“传话者”,试图用一种百姓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蠡测先贤的思想,引发我们的兴趣。于丹被称为“文化奶妈”,用她干瘪的乳房哺育着精神极度匮乏的儿女。因此,这种“传话”难免增加了些断章取义的嫌疑,增加了些传媒的噱头。今天,我们热闹喧嚣地追捧“国学”,又有多少人连《庄子》原著都没读呢却领悟了“消极避世”的精髓?  “听话”这个作文题,写作的范围比较广,可以写倾听自然的话语、聆听家人的声音,也可以将视野放向社会,剖析官场上的“阳奉阴违”,或“一味服从”。上面语段的作者,选择了目前社会上的一种

8、现象:国人用一种浮躁而不沉静的心去“听古人的话”,实际并没有理解贤者思想的精髓。这种选材与立意只有那些关注社会、懂得思考的学生才能驾驭,这是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