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_修辞手段抑或思维范式

隐喻_修辞手段抑或思维范式

ID:17823928

大小:135.7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6

隐喻_修辞手段抑或思维范式_第1页
隐喻_修辞手段抑或思维范式_第2页
隐喻_修辞手段抑或思维范式_第3页
资源描述:

《隐喻_修辞手段抑或思维范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5期语言研究隐喻———修辞手段抑或思维范式姚键(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106)摘要:隐喻长期以来被视为一种修辞手段,这是对隐喻功能的误解。隐喻作为修辞手段仅是一个特例;而从广义的角度来讲,隐喻应当是而且只可能是人类的思维范式。隐喻在我们周遭无处不在,它根植于语言,但却左右着我们日常思维的范式。它不但丰富了人们的表达,更是活跃了人们的思想,也是科学革命的助产士。关键词:英语;隐喻;修辞手段;思维范式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42(2011)05-65-03西方隐喻研究源远流长,期间经历了“修辞学研究”、“语义是

2、根据一些繁琐的语用原则和语境的影响从字面意义中义学研究”和“多学科研究”三个时期,尤其是20世纪70年推导出来的。因此,传统语言学对各种修辞格之间的细微差代以来,隐喻更是成为了多学科(包括哲学、符号学、认知心异作了严格的区分,例如隐喻与借代,隐喻与类比等。然而,理学、语用学、语义学、阐释学等等)的研究热点。近来甚至概念隐喻则对这一理念的根基提出了挑战。认知语言学认还有人提出,隐喻或概念隐喻也是自然科学创新理念的助产为,隐喻本身就是常规文字或常规语言。因此,“认为隐喻属士。这一研究过程本身足以导出本文的核心:即隐喻作为修于比喻语言,这是传统观点;认为隐喻属于普通语言,这是对辞手段仅是一

3、个特例;而从广义的角度来讲,隐喻应当是而传统的挑战。”(林书武,1997)隐喻也好,借代或类比也罢,若且只可能是人类的思维范式。用概念隐喻来阐释,都是以文化上既定的、从认知学观点看来可以认知的方式将一事物作为另一事物来看待与理解的。认一隐喻的实质知语言学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证明,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法,而自从莱考夫与约翰逊有关概念隐喻的划时代著作《我们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体现了人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观念系赖以生存的隐喻》于1980年问世以来,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统的本质特征,是人们认识、思维乃至行动的基础。正如La-注,有关隐喻的研究迅速升温,尤其是在心理学与认知科学领koff&Johnso

4、n(1980)指出,隐喻是人类生存主要的和基本的域影响巨大。莱考夫与约翰逊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方式。它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揭示了隐喻及概念隐喻(conceptualmetaphor)的实质:隐喻是二当代隐喻理论的发展思维模式而非单纯的语言表达,概念隐喻是指“以此概念或概念域去理解或体验彼概念或概念域”(Lakoff&Johnson,1980:莱考夫在其1993年的论文《当代隐喻理论》中,对概念5),例如,“价格上涨”就是用方位来理解数量。因此,我们怎隐喻理论的原理作了更为透彻的论述,对概念隐喻的类别与么样去构想事物,我们就会怎么样去谈论事物,而这都是基于层次作了进一步划

5、分。他把常规的基本隐喻区分为两大类:我们的经验与文化才赖以实现的,即我们的基本概念体系“在类属隐喻(generic-levelmetaphors)与特例层隐喻(specific-本质上都是隐喻的”。(Lakoff&Johnson1980:3)levelmetaphors)。前者指已成为我们日常概念化的常规与潜按照传统观点,语言有字面意义与形象意义之分,对隐意识的部分,例如MOREISUP/LESSISDOWN(多为上/少喻的运用与阐释属于语用学的范畴,在这个范畴中,隐喻意为下)。这类隐喻源于人类共有的知识或经验,能在不同的收稿日期:2011-04-26作者简介:姚键(1955-),男

6、,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65文化间互为渗透,不会构成理解障碍。后者虽然也常见,但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莎士比亚把朱丽叶喻为“太如前者普遍,更多地受到文化的制约,例如在概念隐喻LOVE阳”。在这里,“太阳”具有多重特征,文艺批评家们争论了好ISAJOURNEY中。在这里,“爱”是作为“旅行”概念来理解几百年也没有一个定论。但是,隐喻让我们对朱丽叶却有了的,暗示了恋爱关系可以终止,无法继续,不得不回头,或者放更清晰的理解,这要比莎士比亚具体地描述她更为生动。小弃。这并非是孤立的情形。日常英语中基于“爱是旅行”这野小町的著名诗句“他应该明白,我不是海浪中摇曳的水草,一隐喻概念

7、的表达法就有很多,其用途不仅仅在于谈论爱任由采摘者肆意造访”,让我们再次感受到隐喻的魅力。她情,同时也是一种推理。并没有直言所爱之人对她的伤害,而是通过“海浪”、“水草”认为隐喻具有继承层次结构(aninheritedhierarchical与“采摘者”使得刻画入木三分。同样,马克·吐温在说到他structure)是当代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在此,“继承层次“随哈雷彗星而来,并将最终随它而去”时,我们从中体会到结构”是指基本事件结构隐喻将其结构传递给特例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