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为本:《论语》的核心精神

修身为本:《论语》的核心精神

ID:17866596

大小:32.2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9-07

修身为本:《论语》的核心精神_第1页
修身为本:《论语》的核心精神_第2页
修身为本:《论语》的核心精神_第3页
修身为本:《论语》的核心精神_第4页
修身为本:《论语》的核心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修身为本:《论语》的核心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修身为本:《论语》的核心精神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在读《论语》,所以今天我在这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读《论语》的一些体会。这些年,我在很多场合提倡“读《论语》,学做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就重新读了《论语》,也就有了一些自己新的认识。所以,今天就讲一讲这些年我对于《论语》的一些学习体会,与大家做一个交流。《论语》这本书究竟最核心地讲了一个什么问题?这个当然从古到今有很多不同的认识。我今天想讲的一个中心意思,就是《大学》上的这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我认为这句话可以说最好地概括了《论语》的基本思想,就是说一切的人,都要把修养、修身当做一个根本的大事来做,这是《论语

2、》所讲一个基本精神。这一点,我想从这个方面来做一些简单的说明。第一,《论语》的思想当然是很丰富的,其中讲了很多的问题,核心的思想是讲做人的道理。第二,要讲做人,《论语》里边提出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提出了做人的理想标准。第三,怎么能够成为这样的人?我想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明一下,总的意思就是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一、《论语》的核心思想是讲做人的道理孔子思想是很丰富的,在当时那样一个乱世,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游说诸侯,讲他的治国之道,他自己也当过几年官。关于在政治上如何治国,他有很丰富的思想,他也做了很多,一生奔走致力于改变这个世界,致力于把当时天下无道的状态变成天下有道

3、。同时我们知道,孔子也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的一件大事就是办教育,而且他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教育上,所谓培养了弟子三千。所以在教育方面,孔子也有很丰富和很有价值的思想。所以,有的人认为《论语》是讲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有人说主要讲教育思想,他们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想说,就孔子政治治国方面的思想、教育方面的思想来说,我们仔细地去看就会发现,核心的问题最后是落在做人的问题上。(一)《论语》中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讲治国的道理,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说明,叫做“政者正也”。政治是怎么回事?治国是怎么回事?只有一个“正”字,这是孔子的一个基本思想。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这个“

4、正”包含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就是正名,子路问孔子:“如果魏国的国君用你,让你去当政,你首先做什么事?“孔子说:“必也正名乎!”第一件事最重要的就是要正名,这就叫做“正”。正名什么?就是后面他跟齐景公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正名。就是说名实要相符,一个社会作为当时来讲有军臣、有父子,那么你处在一定的地位,就有一定的责任,也有一定的义务,同时也可以享受一定的权利。就是说你必须能够在哪个位置上做你该做的事情,享受你该享受的权利,这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过去我们一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认为这是一种等级制的思想。这话也不错,当时来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确是一

5、种等级制度。当时说这个正名的意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思想,不仅是因为当时的那样一个社会,在任何一个社会,包括今天的社会同样也有一个正名的问题,同样有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问题。就是父亲有父亲的责任,有父亲的权威,有他的责任和义务,也有他应有的权利。儿子也有他人格的独立,但是也有他应该遵守的道德,比如说他应尽的义务。现在社会上有不孝的子女;或者甚至于有的孩子认为自己在家里是老大,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听他的,这就叫父不父、子不子。在一个正常的家庭关系中,如果父亲不教育孩子,《三字经》上讲“子不教父之过”,你不尽这个责任是不行的;同样子女如果不孝敬父母,这也是不

6、对的,不能做到这些,这就叫父不父、子不子。当然社会上这种情况都是存在的,比如在一个单位,现代的企业管理讲责、权、利要很分明。你在这个位子上就要尽你的责任,享受你的权利,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是名实不符。所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实际上就是说,要把社会关系整顿好,维持一个正常的社会关系,这对社会和谐发展非常重要。这是讲“正”的第一个内容。第二,要正人,就是要使人能够自觉地走上正道。就是这段话里面讲的“有耻且格”,有知耻之心,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且自觉地走上正道。就是要维持一个社会关系的正常,要能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关键在每一个人能够自觉地遵守该遵守的规范,自觉地

7、把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就是要正人。关于正人有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就是孔子《论语》里面提出来的“正人先正己”,这话他是跟那些当权者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说给国君的。“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意思就是说执政的人自己不正,怎么能去正别人?下面这段话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一段话。季康子是当时鲁国实际的当权人物,他不是国君。他问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意思就是说把坏蛋、坏人都杀掉来成正好人怎么样?孔子对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