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ⅰ第1单元_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0402)

必修ⅰ第1单元_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0402)

ID:17873873

大小:183.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9-07

必修ⅰ第1单元_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0402)_第1页
必修ⅰ第1单元_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0402)_第2页
必修ⅰ第1单元_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0402)_第3页
必修ⅰ第1单元_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0402)_第4页
必修ⅰ第1单元_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0402)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ⅰ第1单元_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040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过关检测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一.单项选择题:5分×12=60分。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B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2.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到“布衣卿相,礼贤下士”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BA.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崩溃C.郡县制瓦解D.宗法制崩溃3.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提高同姓

2、贵族的地位4.《礼记·大传》载:“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B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5.《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说明了古代那一种制度的特征CA.选贤举能B.兄终弟及 C.嫡长子继承 D.选贤禅让6.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B.是分封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C.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和垄断地位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7.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

3、九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鲜鱼、鲜肉干),诸侯七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卿五鼎(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士三鼎(乳猪、干鱼、干肉)。这说明西周礼乐制度的实质是CA.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B.维护贵族生活享受的制度C.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D.宗法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8.坐落在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今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曾经是明清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这种对列祖列宗的膜拜,源于我国古代的BA.分封制  B.宗法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第一轮复习教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3页共23页9.“天子适诸侯,曰

4、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D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10.《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A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①④11.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贵族政体和民主政

5、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似的制度……。”他所说的“贵族政体”应该是指AA.西周分封制B.秦朝郡县制 C.元朝行省制 D.明朝内阁制12.《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启(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BA.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B.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利工具C.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原因 D.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二.非选择题:40分×1=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

6、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历史》材料四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后来双方反目,

7、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第一轮复习教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3页共23页。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春秋后期和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国政。“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上)》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当时受益于该制度的有哪些人?答:分封制。因为封地是按爵位大小进行册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