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用途研讨

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用途研讨

ID:17874349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07

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用途研讨 _第1页
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用途研讨 _第2页
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用途研讨 _第3页
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用途研讨 _第4页
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用途研讨 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用途研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用途研讨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用途研讨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用途研讨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用途研讨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用途研讨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用途研讨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用途研讨  一、音乐中蕴涵的德育价值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把音乐看作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教育手段,列为四教之一“文教”的一个重要项目。他认为“乐”可以陶冶人的心性,又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一个人最终只有经过“乐”的教育,才能达到人格完成的境界,因而他在《论语·泰伯第八》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见解和主张,他把“乐”看作是兴邦治国

2、的重要措施。荀子在《王制篇第九》中也谈到音乐具有“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作用。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非常重视研究音乐教育和人道德发展的关系。基于这种认识,在他的教育实践中,始终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坚持采用科学的、艺术的方法去打开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的心灵向“善”、向理性转化。在教育过程中,他对音乐教育的选择是十分慎重的,他认为,人们如受到合适的音乐教育,就可以使心灵受到陶冶,性情得到调和。旋律和曲调的协和、庄严和优美,能使人的精神和谐,举止有节,仪态优美。反之,如果音乐教育不合适,则会使人性情暴燥,恶劣的习

3、惯就会侵润人的品质和行为,影响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甚至扰乱法律,直到颠覆公共生活的全部机构。因此,在柏拉图的阿卡德米学园里,既能听到优美的音乐之声,更不乏触及心灵的道德与哲学的争论。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有句名言:“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认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从众多名人对音乐精辟入理的论述中可以看出:音乐中蕴涵着很高的德育价值。  音乐作品极强的时代性,决定了音乐所具有的德育使命  人在一定时期的社会中生活,因此,他们的思想、情感都体现着所在时期社

4、会的政治倾向和道德观念。对于音乐家来说也一样,他(她)的音乐作品是根据自己对所在时期社会的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的认识与体验,把自己的思想、道德、感情进行艺术概括和加工,然后通过音响运动形式表达出来。而欣赏者则在优美的音乐所创造的音乐形象里,通过联想和创造性的想像,一方面接触到音乐家美丽的心灵、深刻的思想,感受到他所倾吐的某一时代的一切;另一方面从具体的音乐语言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里受到感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铸造美好的心灵和思想。  如人们在欣赏贝多芬的音乐时,必然会被他在音乐中所表达出来的英雄主义、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藐

5、视一切权贵的大无畏的气概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所感动。有人曾说,贝多芬的音乐是人们人生、思想的理想教材。而在倾听他的《命运交响曲》时,耳边仿佛响起贝多芬的声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仿佛在倾听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也仿佛看到一场命运的大决战,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这里,贝多芬一生与命运搏击的思想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结合得如此和谐、融洽,使欣赏者得到启迪,受到教育。  好的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冶人、教育人。相反,低俗的音乐能使人沉溺于感官刺激、追求享乐、满足于庸俗的情趣,甚至能污染

6、人的思想,瓦解人的意志。20世纪30年代,正当我国人民努力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时,《桃花江》、《毛毛雨》的出现,使大革命失败后的小市民沉醉在打情骂俏的桃色世界中,《何日君再来》一类靡靡之音又曾使不少人在抗日战争中醉生梦死。这也是音乐作品所表达的道德观念及所起的作用,只不过是极坏的、反面的作用。  音乐的强大感染力,决定了音乐对德育有着明显的作用  音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我国明代教育家王守仁指出:“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这种感受在欣赏音乐时尤为明显。由于乐曲旋律、

7、节奏、强度、音色等变化或不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通过音乐形象,产生丰富的想像,体验到音乐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意境,获得美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人的思想和感情受到陶冶和净化,进而使冲动的人平和,消沉的人振奋,喜悦的心情得到抒发,伤感的情绪得到抚慰,从而避免心理失调的恶性发展,并渐渐恢复身心的谐调。音乐教育正是通过激起人们的感情而起作用的。  舒曼把李斯特的钢琴音乐曾比喻为具有“魔力”般的魅力,他说:“音乐会上迎着我们冲来的是音响和感觉的洪流”,“能使听众服从他(指李斯特)的意志,使他们的情绪高涨或低落”,而在那情绪的

8、变化里,受到某种启示或教育。这便是在思想上引起的联想和共鸣,也就是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在革命历史上,《毕业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等一系列充分表现中华民族的雄伟气概和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鼓舞了一代青年为真理而战斗,在现实生活中《乌苏里船歌》、《我为祖国献石油》等歌曲也感染着人们,向往美好生活,满怀激情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