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课改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数学课改的几点思考

ID:17877431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7

关于初中数学课改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关于初中数学课改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关于初中数学课改的几点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初中数学课改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初中数学课改的几点思考九江六中 黄勇华中学数学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展开,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情况表明:课改的成败取决于实施的情况。新标准、新教材所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课程改革才能顺利实施。再好的理念、再好的教材,如果没有教师的教学观念实质性的变革,那么课堂教学只能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的变化,只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必须建立新的教学思路、教学观念,构建相应的教育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才能确保改革的成功。一、关于数学课程和数

2、学教学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可以看出,数学教学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从强调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从仅于数学内部学数学转变为更多地联系数学外部(社会、生活、其他学科等)学数学。数学教学不再是“纯粹的数学教育”,而是“通过数学的教育”。学生获得数学知识仅仅是一种手段,当然也是目的之一。“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

3、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让他们了解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可以用数学知识和各种有效的方法探索和解决周围的数学问题,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探索数学问题的不同方式。另外,还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他们是一支支有待点燃的火把,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只有今天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富于智慧,明天他们才会善于创造、善于超越。所以教学模式应从“教为主”转变为“学为主”。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身的探索、发现、创造与总结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二、关于有效的数学学习和教学谈到学习,我们自然会想

4、到司空见惯的现象:老师先出示例题,然后学生讨论,接下来老师讲解,最后再让学生做一些练习。很多的情况下,是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学生的某种技能,它的弊端是容易导致学生机械记忆、简单模仿,不在思维上下功夫;导致学生感觉数学枯燥乏味,厌烦数学,结果是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理解性的学习,即探索式学习。当然数学学习中适当的练习还是必要和重要的,我们并不是不要练习,而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有效的学习”的含义。学生的情感态度体现在课堂学习的全过程。曾有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

5、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一堂好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某个知识点,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而更应该是一个创新的思维起点,一根创新神经的启动。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兴趣,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三、关于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方案的制定制定教学方案时,应处理好老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首先应认真研究《标准》,研究教材:《标准》对教材该部

6、分内容所提出的“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是怎样说明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材来体现和达到这些目标?《标准》对该部分内容提出的“教学建议”是怎样的?如何创造性的实施其“教学建议”?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些都是备课时应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其次应认真研究课堂活动和学生状况:这堂课有哪些数学活动可以安排?怎样组织数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怎样与学生互动?哪些活动可以通过课件展开?哪些活动要借助其他媒体和工具进行?另外,学生在探索和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可能的发现有哪些?如何引导和评价?这些问题也是备课时不能忽视的环节。这些是

7、结合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所进行的一些初步思考,还有待在操作层面上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